首页 > 中山文化>>

定州缂丝:传承千年的美丽

时间:2012-03-09 14:58:08  来源:  作者:

缂丝作为用于艺术欣赏的丝织物,素以制作精良、古朴典雅、艳中带秀的艺术特点著称,被誉为“织中之圣”,由于缂丝经得起摸、擦、揉、搓、洗,又有着“千年不坏艺术织品”之盛誉。定州缂丝传承千年,在我国民间文化艺术史上具有崇高美誉。宋代是缂丝的鼎盛时期,以定州生产的最为有名。近日,记者深入民间,探访定州缂丝发展历程,揭开它富有传奇色彩的神秘面纱。
“织中之圣”久负盛名
1969年5月,我市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600余件珍贵文物,其中定州缂丝织品多件,其花纹精致,布局紧密,质地优良,色泽鲜艳,立体感强,让现场不少专家啧啧称奇。
缂丝起源大约在公元7世纪,最早来自西域少数民族的毛织品“缂毛”,自汉至隋唐传至中原内地,逐渐发展为丝织品“缂丝”。缂丝织造作品在图案与素地接合处呈现一丝裂痕,犹如雕琢镂刻而成,故称“刻丝”。“定缂”是我国古代文化瑰宝,《中国全史》记载:“宋代是缂丝的盛期,其中以定州生产的最为有名。定州缂丝技巧与图案保持了唐、五代以来的优秀传统,丝纹粗细杂用,纹样结构既对称又富于变化”。
据研究考证,定州缂丝主要受契丹等少数民族服饰的影响,用料由羊毛到真丝,工具由竹针到织机,技巧愈发精细。宋代庄绰着《鸡肋篇》记载:“定州织刻丝,不用大机,以熟色丝经于木杼上,随所欲作花草禽兽状。以小梭织纬时,先留其处,方以杂色线缀于经纬之上,合以成文,若不相连。承空视之如雕镂之象,故名刻丝”。
定州在唐宋时期曾有许多缂丝作坊和缂丝能人,但是声誉最高的还是宋代著名的缂丝工艺家沈子蕃,在民间织造业独树一帜,其艺术作品深受世人青睐。沈子蕃祖籍定州孟家庄,幼时受母亲影响,吃苦好学丝织,成年后专心研究缂丝艺术,成为我国北方缂丝高手,其制作的服饰、铺垫和书画艺术品成为宫中及达官贵人的珍品。特别是沈子蕃以摹缂名人书画著称于世,现存作品有《缂丝梅花寒鹊图》《缂丝青碧山水图》《缂丝秋山诗意图》等,依画稿缂织,无不精妙绝伦,巧夺天工。北京故宫收藏的沈子蕃缂丝作品《梅花寒鹊图轴》系十大“镇宫之宝”。
由于缂丝制作工艺复杂、创作时间长、用料名贵,并且需要制作者具有纯熟的手工艺技巧和较高的书画艺术修养等,宋代以后,这一流传千年的“瑰宝”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面临失传的困境。现代织女再现“瑰宝”神韵
孟家庄作为定州缂丝的发源地、生产地,近年来该村缂丝技艺传承人程苗欣,在有关部门支持下组织成立妇女织绣合作社,继承光大祖传缂丝技艺,攻克技术难关,使这一“瑰宝”再现当年神韵。
2月上旬,在我市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上,程苗欣展演的定州缂丝技艺让参观者大开眼界,展出的《定州开元寺塔》《牡丹图》等作品更让人们耳目一新。今年34岁的程苗欣出生于定州缂丝世家,这为她传承和发展定州缂丝技艺奠定了坚实基础。
心灵手巧的程苗欣自幼便听长辈们讲关于缂丝的故事、传说,学习制作技艺,研究相关资料,还曾经到苏州参观苏州缂丝艺术馆。近些年,国家对传统定州缂丝宝塔图白永民华涛摄文化的高度重视,坚定了她要把定州缂丝搞出名堂的决心。为此,她两次到苏州学艺,努力把定州缂丝和苏州缂丝的高超技艺完美结合。程苗欣说:“缂丝本来就是在定州始创兴盛的,绝不能让它再失传下去,父辈们曾经想过的事没有做,我要带着振兴家乡文化的责任感,饱含激情去努力,用3─5年时间培养5名‘织女’,让定州缂丝这一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艺术奇葩绽放的更加美丽。”
为把定州缂丝艺术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我市在孟家庄成立了缂丝文化研究会,建立了宋代著名缂丝工艺家沈子蕃纪念馆。目前,正在筹建定州缂丝博物馆,馆址暂定于赵村镇孟家庄,规划占地5公顷,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陈列面积3000平方米,落成后将是我国最大的、也是北方第一座缂丝专项博物馆。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座环境优雅,建筑风格独特,园内桑园染草、小桥流水的缂丝博物馆将出现在定州大地上。

 

责任编辑:
下一篇: 八角郎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