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号头庄乡吴家庄村,72岁的吴保申老人利用自己的庭院搭建起特殊的“老帮老”小院。这里没有专业的护理员,也没有豪华的设施,但却是村里老人们每日必到的“暖心驿站”。老人们在这儿聊天、喝茶、娱乐、互相照应,朴素的小院承载起村民养老互助的深情厚谊,已成为老年人心中互相照料的精神家园。
退休返乡的吴保申发现,村口路边三三两两聊天的老人常被风雨侵扰。于是,他便搬出自家的旧方桌,招呼村口被风雨侵扰的老人来院里喝茶。
“起初只是担心乡亲们淋雨,想给乡亲们提供个能活动的场地。”吴保申回忆道。十年间,这个自发形成的“互助院”不断升级,从简陋的茶桌到夏日有遮阳棚与消暑雪糕,冬日备着热茶与棉坐垫,从最初的三两人到现在最多时候可以达二三十人。
“保申家从不锁门,我们随时都能来。”正在打扑克的吴令巧老人说。每天茶余饭后,老人们不约而同来到小院,或围坐打扑克聊天,或一同切磋棋艺,或沏一壶热茶闲话家常,欢笑声交织成独特的“银发交响曲”。这里既是活动中心,更是情感枢纽。吴保申自费准备消暑雪糕、定期询问的健康关怀,让他赢得“老人队长”的尊称。多年来,吴保申为生病、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饭、打扫卫生,用行动诠释了“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佳话。
“受吴保申的感染,谁家有大事小情,大伙都过去帮忙,谁家有什么菜也给送点”吴大妈说。在吴保申的感染下,村民自发形成的“你带瓜我摘菜”的默契,村里5名低龄健康老人组建起“夕阳红”志愿服务队,目前已结对帮扶6名高龄、独居老人,开展理发、精神慰藉等志愿服务多次,形成了“老老相助”的良性循环。
“老帮老”小院,虽朴实无华,却承载着最真挚的关怀与陪伴。古稀老人吴保申用平凡的善举,书写了“老帮老”的感人故事,点亮了农村养老互助的一盏明灯,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夕阳无限好,互助更暖人”的深厚情谊。
“只要老人们开心,我这院子就会一直开下去。”吴保申表示,下一步计划购置农业技术书籍,组织老人们共同学习种植经验。这种“老有所养”与“老有所为”的养老模式,正是和美乡村建设中的发挥“银发力量”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