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南地北定州人>>

位老战士的生命礼赞记著名画家安明阳

时间:2012-06-29 15:10:20  来源:  作者:

本报记者刘杰聂瑞军人物档案
安明阳,一九二七年生。河北定州人。擅油画。1943年学习于抗日军政大学七分校文工队美术组。1951年学习于中央美术学院调干班。历任军委政治学院副处长、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社长、天津市出版局副处长。主要作品有《炉火纯青》、《瑶族姑娘》、《伟大的战略决策》、《建设一个新中国》等。
在鲜花盛开的季节,我们来到天津一个静谧的小区,在明媚的阳光中,见到了86岁的老画家安明阳。如今虽已高龄,但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笔耕不辍。他向我们讲述了他的成长经历、作画过程等等,从他娓娓道来的话语中,一幅幅画面呈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安明阳,定州市赛里村人。因不甘日本侵略者的统治,14岁的他离开家乡,毅然参加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成为一名活跃在前方的火线剧社少年班的演员,后又随抗大七分校转移到陕西东华县豹子川一带,进行一手拿枪、一手拿镐的战天斗地的大生产运动。从小特别喜欢画画的他在一些版画家的影响下,早已把埋藏在心里的艺术之种激活,先是找小炉匠打制了几把木刻刀,继而便大胆地把在生产活动中捕捉到的人物、场景刻制出来。《喂猪》、《打窑洞》、《纺线》、《开荒》等近20幅木版画在大生产运动表彰劳动模范的大会上进行展出。安明阳说:“这也可以称得上是我第一次个展吧。”而后又到其他边区巡回展览,只可惜这些作品在几十年的戎马倥偬中,没有全部保存下来。“这些作品是我在大生产运动、在艰苦生活中争分夺秒创作的,是我艺术创作的起点,心中觉得极为兴奋。”
之后,安明阳被调到第一野战军战斗文工团美术组,此时,晋绥边区正在宣传刘胡兰的动人事迹,军区首长便命他在短期内创作连环画。在当时物资匮乏的环境下,要想找到一块能刻木刻的材料已属不易,而要想把刘胡兰的英雄事迹连续组成二十余幅作品,可见其创作的艰辛。由于能刻的木板极为珍贵,使得许多画面只能完成一幅后,刨掉再刻制另一幅,这样一块木板刻了又刨,刨了又刻,多次反复使用。此外还要不断地行军打仗,安明阳有时要背着几十块木板行军,犹如一个怀胎妇女,稍有疏忽,则将前功尽弃。
安明阳的这组自编自刻的木刻连环画,刚一问世便受到人们的喜爱。太岳解放区出版社于1948年用16开型出版。转年,北京新华书店又把它当成向全国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的献礼书,用32开型印刷发行。此后,全国许多出版单位都以此为蓝本纷纷大量翻印,直到2006年,黑龙江美术出版社还以解放区连环画系列为名,出版了线装本,流传于世。
安明阳的创作热情一直很高涨,在1949年到1950年进军四川途中,他从教员战友手中看到前苏联画家的钢笔画作品后,很受启发,尝试着创作了钢笔连环画《九股山上五英雄》,计60幅左右,后由西南军区政治部出版了单行本下发各部队。

安明阳1951年调到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专修班开始了为期两年的深造,集中进行美术基础学习。两年中,他深知机会难得,再加正年富力强,以一种干中学的身份投入学习。由于针对性和实用性都极强,他如鱼得水,一天当两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从不休息,夜间也要工作很长时间,学习非常努力刻苦,这给以后进行选题构思刻画人物形象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无疑是在向遥远的艺术旅途上补给了充足的营养。毕业后,他就逐步转向油画艺术的创造上来。
1958年,他转业到天津,并担任天津美术出版社副社长。此后,一方面参加繁重的出版编辑工作,又担任天津美协常务理事、文联委员;另一方面,他还须带头参加并负责一些全国和地方组织的美术活动。他给同事们的印象是,仍保持着说干就干的作风,有气魄、敢于负责,敢于用人,和他合作非常愉快,从不拖泥带水。9月份,创作水墨画《毛主席和战士》组画3幅,由《天津画报》刊用。
1961年,他们一行十二人去桂林深入生活30多天。“画油画的同志每人都带足了油画染料、油画布。除此之外,还要自带被子、棉衣、毛衣、单衣。所以,我们每人都肩背十四五公斤的行装,我在桂林、阳朔、漓江一个多月,画了许多肖像和风景,深感收获不小。”安明阳回忆。
1964年,他决定创作一幅表现炼钢工人的油画。为此,他来到天津钢厂,在平炉车间体验生活近40天,画了许多炉前工人劳动的速写。最终创作出了油画《炉火纯青》。该作品入选“建国十五周年河北省美术作品展览”,9月13日,《天津日报》、《河北日报》同时发表了这幅作品。该作品还先后刊登在《河北美术》、《油画作品选集》上。1969年,他又到河北涉县天津铁厂劳动近一年,画了不少速写、工人肖像。1977年为庆祝建军50周年参与天津市组织的平津战役创作组,与车永仁等合作的油画《伟大的战略决策》,和1978年与车永仁合作的油画《建设一个新中国》等作品,都在全国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当时为了创作的真实,以安明阳为组长的创作小组深入西柏坡采风,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并观看了原始的纪录片。让安明阳高兴的是,这两幅作品从艺术的角度表现了中国革命的历程,让更多的人对新中国的成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安明阳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后,多年来一直承担着美术出版行政管理工作。他渴望着能早日像专业画家那样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进行创作。1985年,他提前两年办理了离退休手续。
这时他的视力已经衰退到右眼0.45,左眼0.045的程度,画油画已经不太可能。无奈之下,他另辟蹊径,开始研究彩墨画。他的彩墨画用的材料是中国的墨和皮纸。他最初从事版画创作,解放后间断性地从事油画创作,从未接触过中国画的笔墨,对此画种是完全陌生的。要变换一种陌生的画法,对一个离休后的准老人来说,真是“如童学步”。求新、求变的信念推动着他以依然年轻的心态不断地求索、发现。他在吸收版画创作和油画创作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优点和长处的基础上,又与中国画的绘画工具(毛笔、墨、纸)三者有机结合,用不多的色,在黑与白、墨和色的相互融合而又相互排斥的无穷变化中寻求色彩丰富变化的艺术表现力。既吸取中国画构图及立意清简的审美取向,又融有西方艺术在色彩上、造型上的丰富表现力,终以这种独特的表现力创造了画家内心世界里的景物。前期创作大都以天高地阔的农村景物为主,用中国传统笔墨的写意手法,充分发挥水在纸上渲染的水墨效果;后期则以身边花木为友,多用浓墨重色抒发人生历史沧桑。近二十年来,安明阳日夜勤劳,激情燃烧,又创作出不少新作品。
2008年,几位原画的作者又萌发了重新创作历史题材《伟大的战略决策》、《建设一个新中国》油画的想法。他们找到已是82岁的安明阳老人,老人马上答应下来,他认为这是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上的最好礼物。在重画这两幅油画时,大家一致认为虽然风格、手法均按第一次绘制,但还应加上几个重要人物,还历史本来面貌。这一大胆的想法,为新画的创作带来了很大难度,人物位置的摆放,画面的整体构图,都要重新考虑。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两幅作品终于赶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完成了。
画画是安明阳一生的最爱,他享受绘画的过程,始终沉醉其中。当年为了全身心投入艺术创作,他不计较待遇提前离休,当女儿看到父亲将三十年的创作心血汇集成册时,作品中爆发的生命的活力与光彩,让她更加理解了父亲的选择,懂得了父亲对艺术创作的渴望……
现已八十多岁高龄,他时常想起养育他的家乡,想念起家乡的父老。2009年,安明阳等3位画家将《伟大的战略决策》和《建设一个新中国》捐赠给家乡───定州市人民政府,这两幅饱含了画家创作心血的革命历史画作现珍藏在市博物馆内。随后,他拿出部分精品画作,先后两次义卖7万元,全部捐献给家乡。他表示,在有生之年,多回到家乡转一转、看一看,并祝愿定州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