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日报讯(通讯员赵磊)为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从源头削减移动源污染排放,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联合交通、住建、综合执法、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聚焦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关键环节,打出政策宣贯、源头管控、结构优化、重点治理“组合拳”,推动全市非道路移动机械构建“摸底数、控新增、削存量、优结构、强重点”的全链条监管体系,为蓝天保卫战注入新动力。
市生态环境局将摸清底数作为精准监管的前提,严格落实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制度。通过广泛宣传、优化服务、强化督导,全力推动全市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编码登记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编码登记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已达3214台,基本实现“应登尽登”。同时,建立健全动态管理机制,对登记信息进行定期复核和及时更新注销,确保数据库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精细化监管奠定坚实数据基础。
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着力优化非道路移动机械能源和排放结构。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坚决落实非道路移动机械第四阶段排放标准,严把新增机械环保准入关,目前已依法注销机械244台,其中国一及以下高污染机械22台,国二机械77台,从源头削减排放。大力推广新能源替代,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单位使用新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推动作业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全市已登记新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252台,绿色动能占比稳步提升。
针对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排放集中的特点,市生态环境局联合相关部门,重点加强对建筑工地、市政道路工程等集中使用区域的监管力度。尤其对依法划定的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和执法检查频次,确保禁令有效落地,减少重点区域污染负荷。
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持续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不断完善编码登记信息平台,深化部门协同联动,严格排放标准执法,以更扎实的举措、更精细的管理,不断提升监管效能,推动全市非道路移动机械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