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日报言论>>

认知民俗文化

时间:2010-04-07 10:44:45  来源:  作者:

    清明节意味着春和景明、风调雨顺、万物滋养、和谐自然的生态环境。清明节丰富的民俗事象和文化内涵大致分六大类:
    祭祀、扫墓、上坟风俗。唐代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把清明扫墓的肃穆和悲情心境描绘得淋漓尽致。踏青、踏歌、春游习俗。“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名人诗句生动记述了清明踏青、春游的美好风情,在文人之中还有清明诗文唱和、品茗行茶令的风尚,使清明节充满了情趣与雅兴。多姿多彩的风情民俗。最流行的是放风筝、荡秋千、抖空竹、滚铁环、打陀螺、舞中幡、拔河赛、比斗鸡等。饮食习俗。寒食禁火,不吃熟食,冷食、果品更显丰富,时值春天吃青团、春饼、春卷、春饺和春盘。有的地方还流行吃红鸡蛋、红鸭蛋和送画蛋的习俗。植树习俗。自古有清明植树的习惯,人们对柳树更是情有独钟,民间有插柳戴柳的风尚,此俗可追溯为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还寓意祈福辟邪。春耕农事习俗。清明时节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冻地开化,是春耕的大好时节。
    传统节日民俗文化是我国的始源文化、根脉文化、元典文化,应当珍视。和其他民族节日一样,清明节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文化资源,是民族文化的标志,民族文化的基因、智慧和财富,我们应当从文化自觉、文化安全的高度来认识它、保护它、传承它、弘扬它。

责任编辑:
下一篇: 别让思念变了味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