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评选结果公布,明月店镇三十里铺村继续保留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多年来,三十里铺村积极改善人居环境,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广大群众增收致富,推动村庄面貌“蝶变”焕新。
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民幸福感
每天一早一晚,75岁的三十里铺村村民宋建芳都会绕着村子转一圈,“现在村里干净卫生,有花有草空气好,环境不比城里差,住得特别舒心。”
步入三十里铺村,水泥路面宽阔整齐,道路两侧的海棠树枝繁叶茂,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在千亩海棠园内,村民和游客们尽情游玩观赏。
乡村要振兴,环境是底色。三十里铺村全面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助力和美乡村建设。该村实行“干部包片、党员包户、村民包院”的“三包”责任制,安排保洁人员定期清扫街道,做到“街道有人扫、垃圾有人清、责任有人担”。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铺设污水管网,集中收集处理生活污水。加大环保教育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共同维护村居环境。
同时,针对空闲地、边角地等碎片化空间,组织党员群众开展“见缝插绿”行动,将昔日的闲置地块改造为口袋公园、微型绿地,构建“树在村中、村在林中”的格局。
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尚
“白事用烟单价8元左右,白酒15元左右;红事烟价15元左右,酒价控制在20元以内,宴席规模严格限制在10桌以内……”三十里铺村的村规民约简单易懂,条条紧贴村民生活实际,句句聚焦群众关心话题。
“自从村里制定村规民约后,红白事都按约定操办,既符合传统风俗,又有人情味,还不增加经济负担,很受村民认可。”三十里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宋丽敏说,现在红白事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的现象在村里已经没有了,村民的人情负担明显减轻。
村规民约是倡导文明新风、推动移风易俗的有效载体。三十里铺村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制定适合本村村情的村规民约,对红白事酒席严格规定,减轻村民负担,党员干部带头严格执行,做到喜事新办、白事简办。
同时,通过入户走访、微信群推送、喇叭广播等多种方式,向村民宣传理性消费观念,积极培育文明家风。深入开展“文明户”“道德模范”等评比活动,挖掘宣传孝老爱亲、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等方面的优秀典范,形成崇德向善、邻里和睦、文明守礼的良好社会风气。
发展特色产业,引领经济发展
以前的三十里铺村没有产业支撑,村集体几乎没有收入,如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增加村集体收入成为村“两委”班子的首要任务。
2015年,三十里铺村完成全村2300余亩土地流转,成立了绚丽苗木合作社,种植海棠、白蜡、银杏、红叶椿等经济附加值高的苗木花卉,帮助村民就近就地就业。
“在绚丽苗木合作社打工,既不累,收入还稳定。合作社按天算工钱,一天80块,每月干满25天还能多领200块全勤奖。”58岁的村民王秀兰说,“春天栽新苗,夏天除除草,秋天剪剪枝,冬天给树干刷涂白剂,活儿跟着季节走,都是咱庄稼人拿手的。一天干6个小时,中午还能回家给孙子做饭,一点儿不耽误家里事。”
三十里铺村积极探索“农业+旅游”发展模式,建设千亩海棠园特色景观,创新“专业指导+全民参与”模式,组建由林业专家、技术员和村民代表构成的植绿专班,科学搭配树木品种。同时,修建观光步道、儿童游乐园区、休闲凉亭等基础设施,将千亩海棠园建设成为集观赏、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点。
“从2017年举办第一届海棠花会起,到去年已成功举办了八届。海棠花会网络直播观众浏览量达到了100多万人次,带动餐饮、旅游等经济收入20余万元。”宋丽敏介绍,“接下来,将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休闲观光等业态,推动苗木花卉种植产业和乡村建设、乡村旅游一体发展,全面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