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定州要闻>>

搭建实现梦想的舞台

时间:2015-12-03 14:41:07  来源:  作者:

本报记者张晓红
“虽然身体有残疾,但在政府和市残联的帮助下,我依靠獭兔养殖过上了幸福生活。”息冢镇贾村獭兔养殖专业户杜月明欣慰地说。除了发展养殖业,他今年还参加了德胜农林公司举办的核桃种植技术培训班,打算通过种植核桃来进一步增加收入。
在我市,像杜月明这样,在市政府和残工委的帮助下,依靠不懈努力,自强奋斗,在经济社会建设大潮中体现自身价值、创造社会财富的残疾人越来越多了。
“近年来,我们不断在制度、政策、资金上下功夫,不断发展残疾人事业,努力为残疾人撑起一片蓝天。”市残联理事长王福永说。权益保障,让梦想飞得更高
发展残疾人事业,不仅要解决残疾人的实际困难,更要努力为残疾人的生活提供稳定的制度保障,为残疾人带来长久的福祉和实实在在的利益。
“站起来,走出去,对于我来说意义非凡,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让我找到了自信。”下肢瘫痪的吴明月,从三年前开始为身边的残疾人“搭把手”,到现在已经建立起了拥有40多人的助残队伍。他们帮助身边的残疾人维修辅助器械、做心理疏导、帮忙找工作等,成为一名坐着轮椅的助残志愿者。
一年来,我市在保障残疾人权益工作方面成效卓著:投资1000万元的市残疾人托养中心项目开工建设,预计2016年投入使用,将为广大残疾人提供托养、康复、就业等公共服务;新建3个残疾人群众体育健身示范点,培训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10名;免费办理残疾证1767个,开展“春雨”行动,对流浪残疾人、特困残疾人提供必要救助。
同时,为1380名身体功能严重障碍、生活不能自理、长期依赖家庭成员照料的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122万元;为87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发放了燃油补贴,为2038名残疾人发放了生活补贴,为480名精神、智力、肢体重度残疾人发放居家托养补贴288万元,对38名残疾人子女和残疾人大学生发放资助款8.9万元。
健全的组织,完善的制度,不仅推动了我市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还为残疾人实现梦想打下坚实基础。今年,我市13岁游泳小将李晶晶参加了全国第九届残运会暨第六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获得了个人自由泳、蛙泳比赛亚军和自由泳接力、混合泳接力团体赛冠军,为我市争得了荣誉,激发了全市残疾人身残志坚、勇于追梦的热情。输血变造血,让生命更有尊严
27岁的大鹿庄乡东建阳村残疾人李苗,患有神经性耳聋。前几年,她在市残联的帮助下,到德胜农林有限公司学习核桃雕刻技术,现在李苗月工资已达到3000元。
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帮扶,一直以来都是市残联工作的方向。为提高残疾人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信心和能力,市残联根据残疾人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情况,积极开展了残疾人创业指导、技能培训、现场招聘及政策咨询等活动。先后开设獭兔养殖,核桃种植、雕刻,电子商务等技术技能培训班,培训各类残疾人1220名,创建残疾人培训就业示范点3个。
“没有残疾人的小康,不可能是全面的小康、真正的小康;没有残疾人的幸福,也不可能真正实现美好的中国梦。”王福永说,扶持有就业需求和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实现就业,使他们从依靠国家、社会和亲属救济,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就能缩小这个特殊群体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的差距,让他们活得更有尊严,更加自信。康复服务,为生活带来阳光
在市思语聋儿康复中心,先天听障的明明(化名)正跟着康复师黄凤洁做康复训练。经过听、说能力训练,明明有望通过助听器实现与他人的正常交流。
康复是广大残疾人最直接、最迫切、最现实的需求。
近年来,我市把残疾人康复工作作为实施“涉残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紧紧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落实政策,强力推进,扶助范围不断扩大,扶助力度不断增加,初步形成了较为齐全的康复项目体系。康复机构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政府单一举办到政府、社会齐办的良好发展态势;康复服务从点到面,逐步形成从机构到社区、学校、企业、家庭的服务体系。
据统计,今年我市通过康复救助项目,共为230名残疾人免费提供了轮椅、拐杖、助视器等辅助器具;为120名精神残疾人提供了免费康复治疗,其中服药100例,住院20例。开展儿童听力康复训练30例,智力康复训练50例,脑瘫训练41例,孤独症康复训练17例;初步筛查人工电子耳蜗2例,人工耳蜗康复3例,盲人定向行走训练40例。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