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元镇东念自疃村,有一个由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老军人等组成的“五老”协会。协会目前有“五老”人员7名,平均年龄70岁以上。“五老”协会自2024年8月成立以来,积极参与村内纠纷化解、道路硬化、移风易俗等工作,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
化解矛盾纠纷
促进社会和谐
“五老”协会成立之初,就遇上了一件矛盾纠纷。村民张某然家房后胡同刚硬化完,他便准备用水泥对自家房后进行护坡作业。房后邻居姚某权认为张某然占用了自家门前的空间,坚决反对这种行为。双方各执己见,争执激烈、僵持不下。得知此事的“五老”协会及时介入,耐心细致地为两家做思想工作。最终,张某然接受“五老”协会建议,同意放弃护坡计划,一场矛盾纠纷就此平息。
“我们两家闹矛盾期间,‘五老’协会人员不厌其烦地给我们做思想工作,没有他们的调解,我们两家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呢,真是太感谢他们了。”张某然说。
“五老”协会帮村民化解矛盾纠纷的事在村里迅速传播开来,村民间有什么纠纷,都愿意找他们调解。“五老”协会成立以来,已有效化解矛盾纠纷10余起,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
硬化村内道路
方便村民出行
道路硬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抓手。在道路硬化这件事上,“五老”人员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有经验、有时间、有情怀的优势,引导村民自筹资金,硬化房前屋后道路,方便生产生活。
赵胜发、白三林是“五老”协会成员,为改善村民的出行条件,他们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提议大家共同出资硬化门前道路。起初,个别村民不同意,他们便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做工作,讲明道路硬化后的好处。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做通了村民的思想工作,筹集到了足够资金,不仅硬化了门前道路,还在路旁栽种了月季树,让道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都是村民自己出钱,村里没拿一分钱就把门前道路修好了,并且进行了绿化美化。道路修好后,很多村民来参观,目前,不少村民已行动起来,自发集资硬化门前道路,改善出行条件。”“五老”协会副会长白三林说。
赵胜发是一名瓦工,担任过一届村主任,是个热心人,多年来一直关注村里的发展。早些年,他曾联合村民共同出资4.5万元,对村内文化广场进行了硬化。“能为村里做点儿事儿,我发自内心的高兴,我愿意为村里的发展贡献力所能及的力量,让村里变得越来越好。”赵胜发说。
推进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新风
移风易俗,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乡村文明进步的必由之路。过去,东念自疃村村民办红白喜事,常常大操大办,造成了很大浪费。“五老”协会成立后,积极劝导村民节俭办理红白喜事,收到良好成效。
村民王某晨的母亲去年去世,按照以往的风俗习惯,家里人准备大办。得知这一消息,白三林等协助村“两委”干部提前介入,到王某晨家中沟通白事简办事宜。起初,王某晨在如何办理母亲丧事上有自己的考虑,觉得母亲辛苦一生,怎么也得把丧事办得体面些,让老人走得风风光光。“五老”协会人员同时也是村红白理事会的成员,他们对王某晨进行耐心劝导,希望他从简办理母亲丧事。经过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王某晨被协会人员所感动,最终同意丧事简办。
“以前村里办白事,花销大概在四五万元之间,简办之后,招待亲朋的菜品由原来的12个缩减到6个,花销减少到一两万元,给村民们节省了很多开支。”白三林说。
丧事简办,红事同样遵循从简原则。村民张士宗儿子要办喜事,“五老”协会会长张立堂提前到他家中沟通红事简办事宜。东念自疃村向来民风淳朴,村民们热情友善、通情达理。张士宗听张立堂讲解红事简办的好处后,当即表示接受,答应婚宴菜品由原来的16个缩减到8个。
“‘五老’协会人员处处为我们村民着想,让我们能省则省,对他们的工作,我全力支持配合。”张士宗说。
在做好矛盾纠纷化解、道路硬化、移风易俗等工作的同时,“五老”协会人员还积极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
张立堂依托村里的念墨轩书画院,办起了公益书法班,每周六日为村里的孩子们讲授书法课程,不仅培养孩子的耐心与毅力,还让他们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张立堂的悉心教导下,越来越多的孩子爱上了书法。每到周末,书法班里就热闹起来,很多爱好书法的孩子来这里练习书法,不仅在书写技巧上有了长足进步,心灵也得到了滋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进一步增强。
“下一步,‘五老’协会将继续在开元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班子的领导下,发挥‘五老’人员‘智囊团’作用,助力相关工作高质量开展,把东念自疃村建设得更美好。”张立堂表示。
“我们要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支持引导‘五老’协会人员开展工作,共同推动全村发展迈上新台阶,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东念自疃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白文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