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民生>>

市富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科技引领园区新发展

时间:2018-01-02 10:59:58  来源:  作者:

□本报记者张玉凤、聂资滨
    隆冬时节,走进位于息冢镇沙流村的市富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座座高效节能日光温室次第排开,在阳光的映照下蔚为壮观,广袤的大地上,一幅“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的画卷映入眼帘。
    富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公司园区规划为三期,一期占地3000亩,总投资5亿元,包括高效繁种育种、老陈醋加工、经济林果种植等十大功能区,是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引进和示范、农产品精深加工与循环高效农业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创新引领,科技当家
    “公司创立之初,我们就确立了高效、生态、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公司总经理刘分平说,2011年,他与几位同乡怀着为家乡做点儿事的想法,在充分调察当地物候、地理、交通和区位优势后,在沙流村创建了市富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在设施蔬菜高效栽培区,一座座高效节能日光大棚个个头戴“小红帽”,身披“白羽衣”。刘分平介绍说,目前公司建有51座大棚,其中18座为今年新建的。新建棚室每个占地1亩,全部采用高新技术,钢架顶棚,砖结构墙体,外墙面还铺设了18厘米厚的保温板,并配备现代化机械装置,只要轻轻合上电源,厚重的“保暖衣”就会在卷帘机的“指挥”下,自动盖上或掀起。
    走进大棚,一片翠绿映入眼帘,那是即将收割的芹菜。
    “你看,我们的菜长得多好,全靠创新思维、科学种植和科学管理。”说起自家的大棚菜,刘分平非常自豪。“不仅企业发展要靠创新、靠科技,农业生产同样要讲创新,要科学种田。”刘分平说,“这也正契合了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要求。”
    为加快创新资源、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公司积极实施“引智工程”,先后与3个院士团队签订合作协议,重点在食品添加剂、有机蔬菜生产、绿色植保等三大领域开展深度合作。2015年11月,公司被省科技厅、省委组织部、省科学技术协会批准设立“院士工作站”,常年驻站院士3人,团队成员达30多人。
    不仅如此,公司还在中国农科院专家指导下,积极引进并推广覆盖防虫网、黄板诱杀、醋糟充当农家肥、喷醋预防病虫害等新技术,实现了蔬菜无公害生产。截至目前,公司生产的番茄、黄瓜、青椒等7个产品均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年产绿色蔬菜500多吨。公司注册的“富元乡情”、“富元沁香”两个无公害蔬菜商标,以放心的产品、地道的口感、完善的产品追溯制,受到城乡居民青睐。循环利用,科学发展
    说到用醋糟充当农家肥、喷醋预防病虫害等新技术,就不得不说说园区的老陈醋加工厂。
    “2013年,公司投资3000万元,引进传统陈醋酿造工艺与现代化生产流水线,建成年产10万吨的现代化陈醋生产示范基地,以此为依托,实现了农业循环生产模式。”刘分平说,生产陈醋的原料产自园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醋糟作为农家肥回施到田里,陈醋还被喷施到叶面预防病虫害等,这些在国内外都处于领先水平。
    “我们还与华中农业大学建立起长期科技协作和产品研发关系,主要研发用玉米酿醋,以及将醋糟制成有机饲料等技术。”刘分平说,“如果研发成功,不仅能降低酿醋的成本,促进当地玉米产销,还能大大提升醋糟的附加值。”
    目前,公司主销产品有陈醋、风味醋及高度醋,产品主要销往京津冀市场,先后参加第十八届、第十九届中国廊坊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和第十三届国家现代示范区农产品交易会,受到广大客户的好评。做强产业,富裕乡亲
    公司做大做强的同时,带动起不少村民就业增收。今年39岁的李海霞,在酿醋厂工作已经4年多了。“我家以前种着26亩地,又累又辛苦也挣不了几个钱儿。”李海霞说,“现在,我把地全都流转到公司,每亩地每年租金600块钱。我在公司上班,每月有2000多元工资。‘租金+工资’就等于‘双工资’,这日子能不乐呵……”
    息冢村民李勇奇虽说也在公司工作,但他却与李海霞不同。他在设施蔬菜高效栽培区工作,负责14座大棚蔬菜的技术管理。“以前我自己种蔬菜大棚时既辛苦,风险又大。如今,在公司当技术员,‘工资+分红’,一年能收入十几万块,可比自己种大棚强多了!”李勇奇说。
    “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这些好政策,坚定了我们继续加大投资,建设循环农业、绿色农业的决心。”刘分平说,“下一步,我们将发展粮食、蔬菜、水果等多样化种植,为百姓餐桌打造‘一条龙’服务。同时,还要完善采摘观光农业等基础设施,建设独具魅力的农业生态园区,让农业真正成为富民产业。”
   
     

 

图为工人正在收割芹菜。记者白永民摄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