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定州农业>>

土地“活”了腰包鼓了

时间:2014-12-16 09:22:27  来源:  作者:

───息冢镇息冢村土地流转促农增收见闻
本报通讯员张玉凤
记者张春红

开栏话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今年以来,我市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载体,通过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等方式,推进粮食、蔬菜、畜牧养殖、苗木花卉等产业发展,着力提升特色化、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水平,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目标。自即日起,本报开辟“关注农民增收系列报道”,记者深入一线,深入基层,与农民面对面,与群众心贴心,体验农民生活的新变化,报道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成就。
近日,记者一行来到息冢镇息冢村时,虽说已是初冬时节,但田野里依旧满目青翠,生机勃勃。油亮的冬小麦远远望去,像绒毯一样铺满了大地,与田间林网织成一幅壮美的画卷。
息冢村村委会主任王顺同介绍,近两年,村里通过土地流转、集约经营,大面积种植玉米、小麦和苗木花卉,不仅增加了土地面积,还增加了村民收入。
走进息冢村流转经营的农田里,举目望去,数千亩的冬小麦连成一片,犹如绿色的海洋。王顺同说:“我们村有5000多人,耕地5300多亩,人均有一亩多地,现在全村50%左右的耕地实行了流转,全部种植高产玉米和小麦,不仅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益,还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务工经商,多渠道增加收入。”
“我们家有十几亩耕地,土地流转出去后,不算外出打工的钱,单单是闲暇时间到合作社打工,四五个月就能挣到以前一年的收入。”息冢村村民甄增辉开心地告诉记者,2013年,他加入本村村民王兵卫成立的定州市添鑫农作物种植技术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将全家的土地流转出去,每年仅租金就有一万多元的收入。
如今,村民们都看到了土地流转带来的好处。然而,刚开始实行土地流转时,许多人顾虑重重,积极性并不高。通过算账对比,甄增辉认定了这是条增收致富的好路子,便带头将自家的耕地流转给合作社经营,自己带着妻子常年外出打工。一年下来,全家的土地租金和劳务收入加起来,是以前种地的两倍有余。
在息冢村,共有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均以耕种大田作物为主,其中市添鑫农作物种植技术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村里发展较快,租种土地最多的一家。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由村民王兵卫牵头,初期投资500万元。合作社成立的第一年,有300人加入合作社,涉及耕地面积1000亩,主要以种植小麦和玉米两种作物为主。
“因为我还有一个养猪场,每年需要大量的粮食作为猪饲料,所以产出的粮食不愁销路。而且,我还以高于市场两分的价格收购周边村民的粮食。”王兵卫说,“土地流转,给我提供了创业发展的新平台,也使村民们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去年,我支付的土地流转租金近300万元,还雇请当地村民在农田干活,支付劳务费40多万元。今年,合作社流转的土地超过了3000亩,相信以后会有更多的农民加入合作社。”
都说土地流转好,那它究竟好在哪里呢?王兵卫总结了自己的经验,他说:“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农民虽然有很大的自主权,但由于形不成规模,生产效率就很难再进一步提高。土地流转后,农民一亩地一年租金收益可达900元,再加上务工的工资收入,两份收入加起来,肯定比过去自己经营的时候高。而且,土地整片集中流转,原来的水沟、小路变为可利用的良田,大大增加了土地面积。再加上合作社实行集约化经营,科学管理,可以充分挖掘土地的潜能,提高生产效率,进而实现农业增效的目标。”
“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不断发展,农村以户为单位的土地承包经营模式,越来越不适合现代经济,甚至因此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矛盾。土地流转的出现,适应了时代发展,而农村专业合作社,又加速了土地流转,所以它们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王顺同说,“土地流转还有更长远的好处,那就是有利于促进城镇化建设。在我们村,以前大家都是男人外出打工,到农忙季节,就得放下城里的工作,回家经营土地。这样,不仅家里的土地种不好,城里的工作也耽误了,土地流转就能解除这些人的后顾之忧。”
王顺同告诉记者,做“活”土地文章,挖掘土地潜力,是农村发展的新出路。当地既没工业,也没矿产,过去也种植小麦、玉米、棉花、大豆,但因为分散经营,形不成规模,经济效益低,农民增收难度大。只有实行集约化经营,发展特色农业,才能鼓起农民的“钱袋子”。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