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丽乡村>>

号头庄乡: 因地制宜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径

时间:2018-10-25 16:48:21  来源:  作者:

号头庄乡: 因地制宜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径
 
       10月22日早上8点左右,号头庄回族乡党委会议室内,聚满了来自各村的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他们准备参加由乡党委、政府联合市人社局组织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
       安家庄村贫困群众张玉柱的脚步格外轻快,他满脸兴奋地说:“听说这是奶牛养殖技术培训班,俺正愁有些技术问题解决不了,可巧培训班就送到家门口了!”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号头庄回族乡结合自身特色,充分发挥传统种养殖产业优势,走出了一条由传统“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崭新道路。选准项目,送去销路
       号头庄乡是我市唯一的回族乡,总人口4.1万人,其中回族群众占三分之一。“畜牧业是我们乡的主导产业,当地群众有20多年的牛羊养殖传统,全乡有70%的农户养殖牛羊。”号头庄回族乡党委书记马立鹏介绍说。
       今年以来,号头庄回族乡结合实际,精准发力,全面落实牛羊养殖等产业扶持政策。通过认真摸底调查,在全面了解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意愿的基础上,采取“市扶贫办帮扶资金+自筹资金”的办法,扶持有养殖能力的贫困户发展养殖业。为提高帮扶资金使用效率,他们还制定了帮扶资金阶梯性使用办法,即申请养牛的贫困户,2头为标准,每头补贴3000元;申请养羊的贫困户,4只为标准,每只补贴500元。
       马小孩是号头庄村的贫困户,2008年,马小孩的独生女儿不幸去世,他和老伴儿仅靠种地维持生计,再加上还要抚养未成年的外孙,日子入不敷出。2016年,乡民政所根据他家情况及意愿,为他发放了帮扶资金,发展山羊养殖。“我老早就想养山羊,可手里没有钱。”马小孩说,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帮他实现了养殖梦。
       经过2年多的发展,马小孩现有山羊14只。“我现在养着5只母山羊,一年下来大约能生10只小羊羔,按每只小羊羔五六百元计算,单山羊养殖就有五六千元的收入。”马小孩掰着手计算着,再加上种地的收入和低保补贴,一年差不多能收入1.3万元。今年,他还想再留下4只母羊羔,让自己的羊群变得更大。
    “产业扶贫要想出实效,不仅要送思路、送技术,还要选准项目、送去销路。”马立鹏说,为此,他们积极与一家清真屠宰厂接洽招商,项目落地后,将为贫困养殖户提供一条龙服务,最大限度降低养殖风险。
       截至目前,号头庄回族乡有贫困户157户,全部申报产业扶贫项目。其中,70户贫困户申报了养殖、种植项目,申请扶贫资金24.14万元;87户贫困户申报了资产收益项目,申请扶贫资金26.1万元,实现了户户有脱贫产业、人人有脱贫门路的目标。多方保障,形成合力
       今年9月20日,是乡民政所所长刘宁最难忘的日子。这一天,由乡党委、政府组织的社会各界帮扶贫困户活动拉开帷幕。启动仪式上,30家爱心企业不仅当场捐赠帮扶资金30余万元,还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为全乡脱贫工作添柴加火。
     “有了这笔资金,我们将通过开展购买商业保险、技术培训、修缮危旧房屋、配备取暖设施、改善卫生环境等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帮扶活动。”刘宁说,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打造了扶贫新局面,开拓出扶贫新思路。
       在扶贫脱贫工作中,号头庄回族乡坚持扶智、扶技又扶志的原则,一方面,通过技术培训,千方百计帮助贫困户强技能、助就业;另一方面,积极开发适合有一定劳动能力且可从事的岗位,帮贫困群众谋到保洁员、养殖场职工等岗位,让他们“持家又赚钱,离土不离乡”。同时,加强舆论宣传,坚持每周3次喇叭广播,引导贫困群众转变观念,树立脱贫的信心和决心,激发他们脱贫的内生动力,鼓励他们依靠自身的努力稳步脱贫。
       位于杨家营村的赛克星伊人奶业有限公司,就吸纳了5名贫困户就业。
       杨家营村贫困户杨兴军年初来牛场上班,主要负责饲喂奶牛。杨兴军说,他与读小学的儿子相依为命,因为孩子小需要照顾,他不能外出务工,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如今,他每月工资1600元,不仅能照顾孩子,家里地里都不耽误。
       另外,号头庄回族乡还全面落实医疗、教育等扶贫政策,特别是通过低保特困救助、临时救助、大病救助、危房改造等方式,解决贫困户的实际困难。他们还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缴纳农村治安家庭财产保险,为贫困户送去一份安全保障。
     “实现精准扶贫,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马立鹏说,“今后,我们会继续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为贫困户量身打造适合发展的产业扶贫项目,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记者赵海涛、牛勇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