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丽乡村>>

大学生“牛倌”的返乡创业路 ———记思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维

时间:2018-10-22 10:34:50  来源:  作者:

大学生“牛倌”的返乡创业路 ———记思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维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东亭镇陈村营的思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只见一幢幢现代化牛舍整齐排列,膘肥体健的奶牛们,悠闲地漫步,“哞哞”地欢叫。牛舍里,一位身着工装,戴着眼镜的女子正熟练地将搅拌好的草料倒入食槽,还不时地摸摸奶牛们的头。谁能想到,这位浑身上下透着地道“农味”的“牛倌”,竟是一位大学生。她就是返乡创业的王维。不当白领当“牛倌”
       王维今年36岁,从事奶牛养殖已有8年。
       2005年,王维大学毕业后,在北京一家公司工作,当时每月收入1万多元。然而,拿着高薪的王维总觉得心里缺点什么。“当时也不知道为啥,就跟‘脑子进水了’似的,一心想回家创业。”王维调侃道,“或许每个人都有创业的梦想,我也不想一辈子坐办公室。自己年轻,胆子大,有股不服输的闯劲儿,应该干一番事业。”
       2009年,王维辞掉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开始养殖奶牛,走上创业路,当上了小“牛倌”。2010年,她成立了思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
       虽说自小家里就养牛,可养牛毕竟是个技术活儿,不仅要有一定的养殖知识,还要不断学先进技术,学管理知识,学市场营销等。这对于师范院校毕业的王维来说,都是全新课程,她必须从头开始,加倍努力才行。
     “刚创业时,我什么都不懂。比如,奶牛吃什么饲料好,如何科学防疫,牛奶怎么安全储存等等,我每天都在‘恶补’相关知识。”王维说,她进行了将近1年的考察,到现代化养殖基地,到养牛“老把式”家里,到饲料加工厂……她把自己当成一块海绵,拼命地吸收着奶牛养殖知识。通过学习交流,不仅让她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还让她结识了同行业的骨干精英,在探讨交流中不断丰富提升着自己。
       有了丰富的技术储备和知识储备,王维心里有了底气。她将传统养殖方法和现代化养殖场先进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养殖方法,她的牛场很快便步入正轨。正当王维想要松口气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袭来,让她一下子损失100多万元。
    “初建牛场时,因为长时间没发生过疫病,在疫病检测方面就松懈了。谁料突然爆发了奶牛乳房炎,虽然经过及时补救,但仍有50多头奶牛因病情严重被淘汰。”王维说,吃一堑,长一智。从那以后,王维制定了科学的疫情检测制度,并严格执行,严密监管,做到天天检测,件件监测。
       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王维的奶牛养殖场存栏量从原来的30头发展到400多头,在全市养殖圈里也小有名气。“虽然当初很艰难,也遇到过很多挫折,但是我一点也不后悔,因为只有付出了才会有回报。”王维说。靠情怀与良心养牛
       铛铛铛……铛铛铛……
       中午12点,工作人员开始敲打着围栏,听到敲击声,几百头奶牛纷纷从牛舍出来,排队走进挤奶厅。挤完奶后,奶牛们则从另一个出口排队返回牛舍。
    “你看它们多乖,每天都排队去挤奶,这可是我们耐心训练的结果。”王维说,“挤奶时我们绝不驱赶奶牛、打骂奶牛,而是通过训练,让它们闻声而动。”在王维眼里,奶牛不仅是赚钱的工具,更像是和她生活多年的“亲人”。
        思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不仅为奶牛提供了舒适的环境,还制定了严格的检验、检疫制度,全力保证牛奶品质的安全。
     “我们严把日常消杀、定期免疫、档案管理、饲料安全、药物残留等各个环节,坚决杜绝奶源污染事件发生。”王维说。“同时要求,工作人员进入牛场前,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程序,比如使用消毒剂洗手、换穿白大褂及胶靴、佩戴口罩等,确保不给牛场带去外来污染。”
        在奶牛饲料上,王维也是做足了功课。虽然合作社所用的饲料都从正规厂家统一购置,但是,每批饲料进入牛场前,她都要再进行统一检测,确保万无一失。
    “因为奶牛饲料需求量极大,不可能随喂随买,往往要囤下半年的货。虽然在进场后经过统一检查,但我们依然坚持每7天进行一次复查,确保饲料不会变质发霉。”王维说,“对于一些饲喂用过药物的病牛,即便它们的病好了,我们也不会立刻挤奶,而是要经过严格检验,确保牛奶中没有药物残留了才行。”
    “食品安全关系老百姓的生命健康,食品质量也关系企业生存。”王维说,“我们必须做良心企业,生产高品质牛奶。”尊重传统更要创新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思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创新举措随处可见。
       在牛舍里,每头奶牛的牛蹄上,都挂有一个形状特别的状物。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些环状物是高科技电子蹄环,类似于人类的“运动手环”,别看它个头不大,却能够记录每头奶牛一天的活动轨迹,便于工作人员观察奶牛的健康状况。
    “传统的养殖方式中,靠人眼观察来判断奶牛的健康情况。但随着奶牛数量大幅增长,一些病牛夹在牛群中间很难被发现。”王维说,“安装了这种‘电子蹄环’后,每头奶牛一天的运动、进食等数据都会传输到电脑上,只要打开电脑,所有数据一目了然,一旦发现异常,兽医就能精准的找到这头奶牛。”
       记者看到,牛舍的顶棚上还安装有电风扇、喷淋设备等,酷暑夏日时,这些设备就会给奶牛消暑降温。另外,牛舍里还安装有铺满细沙的“牛床”。奶牛们吃饱喝足后,就可以安详地卧在干净、舒适的牛床上休息。
    “奶牛之前是走哪儿卧哪儿,既不干净,又容易患病。自从它们有了‘安乐窝’后,牛奶产量和品质都有所提升。”王维说,食槽里一直有食,水管里始终有水,奶牛们随来随吃,彻底解决了定时、定量饲喂时,胆小的奶牛吃不饱的问题。从前,每头奶牛最多日产40斤奶,现在差不多日产80斤,这可都是科技带来的效益。记者赵子超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