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丽乡村>>

乡村蝶变换新颜———清风店镇西三路村美丽乡村创建纪实

时间:2018-05-29 09:50:01  来源:  作者:

       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向村庄延伸,一座座农家新居在绿树鲜花掩映下熠熠生辉,条条银线传递着八方致富的信息。文化广场上,儿童嬉笑打闹,老人闲唠家常,街坊笑靥如花,这正是如今清风店镇西三路村的真实写照。
    路路通畅,启程幸福门
    “以前的路不好走,到处都是大坑小洼,尤其是雨雪天气,道路就成了沼泽,外村人都称呼西三路为‘三路洼子’。现在路修好了,走在平坦的路上,心里那个舒服,太方便了。”村民聂中亚骑着电车从镇里赶集回来,说起这条修缮的村道,他感慨万千。
    “近年来,为了解决行路难这一多年的‘民生’问题,我们通过各户筹集、在外经商居民赞助等多种方法,投资近100余万元修建了一条长550米、宽6米的主路,并硬化小街小巷道路5500余米。我们还将田间路硬化,在主要道路两旁栽植了龙爪槐、冬青、月季、紫叶李等花草树木,安装了90盏太阳能路灯,并建设了80亩的环村林带,彻底改变了‘窄、乱、坑’的路况,彻底改变了群众出行条件。”村党支部书记卢国才说。
    “环境变好了,也得保持住。”村委会主任卢树明说,为此,村里制定了《环卫公约》,雇佣4名村民清扫主路,推行垃圾定点投放;村内各条胡同实行“干部包片、党员包户”制度,形成了人人参与环境卫生治理的良好局面。
    移风易俗,新风润万家
    以前,村里老人去世后,丧事花费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2010年,村里调整充实了红白理事会,成员包括老党员、老干部、群众代表等。在红白事上制定统一标准,提倡厚养薄葬。现在谁家有事,都主动和红白理事会联系,红白理事会统一安排有关事宜,既保全了大家的“面子”,又大大降低了费用,群众对此都拍手称赞。
    在村里张罗了几十年红白公事的老人田东忙说:“以前的程序复杂得能写本书,而现在简单多了,虽然自己熟悉的那些老套路没了用武之地,但还是举双手赞成。”
    上行下效,事半功倍。党员干部要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争做移风易俗的引领者。
    2014年,村党支部书记卢国才的侄子卢银亮结婚,当卢国才得知侄子准备办50桌婚宴,加上彩礼等费用要十几万时,他立即赶到侄子家做思想工作:“你作为村干部的亲戚,应该当移风易俗的‘先锋’,如果你都不带头,让群众怎么看,我的工作怎么做呀。”
    婚礼当天,侄子除了邀请亲戚外,其他人一律不请,酒席、婚礼流程等也都一切从简,花费从当初计划的6万元,节省到2万元,彩礼也象征性的给了1万元。村民们看到婚事虽然办得简单了,但依然喜庆热闹,重要的是节省了那么多钱后,许多原想大操大办的,也都打消了念头。
    “乡村文明建设是社会发展和群众幸福的基础,下一步我们将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村,让群众幸福指数和满意度大幅攀升。”卢国才说。
    记者聂资滨、牛勇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