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丽乡村>>

塑造“最美乡亲”体现“最浓乡情”

时间:2017-12-26 13:49:25  来源:  作者:

―――长安路街道办事处孟家庄社区美丽乡村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聂资滨、牛勇
    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孟家庄社区内,一幅幅精美缂丝“画卷”图案逼真、色泽艳丽。村口的古井迎来送往着游客,文化广场上农民剧团的精彩演出赢得观众连连称赞,儒家经典诵读传扬四方……新风拂面、古风濡染,良好的家风、民风、乡风吹遍孟家庄社区。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我们建设美丽乡村鼓足新的干劲儿。”孟家庄社区党支部书记郭昌说,孟家庄社区正在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文化传承,加大典型宣传,广泛开展文化活动,让农村“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塑造“最美乡亲”,体现“最浓乡情”。
    古韵浓郁点亮乡村
    孟家庄社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韵浓郁。历史上曾有兴福寺、双龙寺、真武庙、忠烈祠、孟良桥等历史古迹,以及亚圣岭、东坡濠、杨家湾宋辽古战场遗址等人文景观,小调、秧歌、缂丝民间艺术流传至今,缂织、酿酒、粉条、豆腐“四大作坊”成为百姓的民生资本。
    郭昌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为历史文化名村,我们非常重视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注重文化品牌建设,把历史文化与农业观光相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
    近年来,孟家庄社区不断加大对各历史古迹的修缮与保护力度,先后恢复和修建了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文博苑”,在“文博苑”建设了精巧大气、古香古色的亚圣楼,并布置了缂丝工艺家沈子蕃展厅、老物件展厅、民俗文化展厅等。
    “我们把宝贵的传统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用文化来引领美丽乡村建设。”孟家庄社区居委会主任张磊介绍说,在创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工作中,孟家庄社区实施了明确“六个一”工程,即画出一张规划图(文化旅游建设规划图),定出一批示范点(忠烈祠、文博苑等),设计一条旅游线,改造一条历史文化街(兴福街),编好一本宣传书(孟家庄文化揽胜),打出一块招商牌(文化旅游金色牌)。
    在村南缂丝传习基地内,几名妇女手中的梭子来回穿梭织纬。缂丝技艺传承人程苗欣说:“在相关部门支持下,我们成立了妇女织绣合作社,传承缂丝技艺,使这一‘瑰宝’再现当年神韵。”为把缂丝艺术发扬光大,还成立了缂丝文化研究会,建立了宋代著名缂丝工艺家沈子蕃纪念馆,实现村级文化产业新突破。
    完善基建方便居民
    富有文化气息的休闲娱乐广场、宽敞平坦的水泥路面、漂亮别致的缂丝馆、靓丽璀璨的仿古路灯、田成方路成网的大道通四方,眼前的景象让人为之赞叹。
    村民王福海回忆说,以前的村庄高低不平,垃圾堆满街道,村民出行困难。“现在村里7条南北大街,1条东西大街全部完成硬化,遇到下雨下雪,再也不会进进出出一脚泥了。”王福海看着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有感而发。
    孟家庄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依托,通过村路硬化、自来水入户、文化广场建设、农村环境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对全村农户旱厕进行改造,大力推进“厕所革命”,统一标准,让村民用上干净卫生的厕所,已经完成改造一半以上。
    文明新风塑魂树根
    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道路上,该村通过开展文化活动,陶冶农民思想道德情操。
    近年来,孟家庄社区筹资160万元建成高标准文化大院,充分利用这一阵地,开展“六进农家”活动,坚持强抓宣传,在村镇设置道德规范宣传牌,印制文明公约、文明家庭格言等张贴入户,较好地塑造了新时期孟家庄村民诚实守信、文明开放的崭新形象;鼓励民间文艺演出团体开展民间文化活动等,培树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小调传人王秋录、秧歌戏传人郭根庆、缂丝传人臧巧红,充分发挥“秋录小调演唱队”、“根庆秧歌剧团”的作用,促进全村精神文明建设保持了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