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丽乡村>>

绿色发展让乡村焕发美丽光彩

时间:2017-09-07 13:10:22  来源:  作者:

 □本报记者王登强、张春红
    近年来,我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四美五改”(改房、改水、改路、改厕、改厨,做到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实施美丽乡村全域规划、中心村示范点建设、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和12个专项行动。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更舒适、更幸福。前屯村、钮店社区、孟家庄村还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村美起来
    “要不是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村里可没这么干净!”在大辛庄镇中古村文化广场上,正在健身的村民田超乐说,“过去村里垃圾乱扔乱倒,房前屋后污水横流,路旁杂草丛生。如今你看,村路通、边沟净、树成行,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这里生活舒适、惬意!”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市围绕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大事、实事据实立项,开展了道路硬化、安全饮水、无害化厕所改造和“两改一清一拆”等专项行动,夯实美丽乡村建设基础。
    在村庄环境建设中,村内道路建设按照应修则修、就地取材的原则,主干道可以建成水泥道,辅道、巷道和街景花园可采用红砖路、石板砖、石子路等多种形式,突出舒适美观,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在房前屋后、道旁河边、村里村外,因地制宜开展植树造林,建设环村林带,打造庭院深深、绿林荫荫、村在林中、人在绿中的乡村环境。
    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我市新修乡村道路423.18公里;建设水厂38个,91个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村全部实现自来水入户;实施高铁沿线民居平改坡项目,改造民居1.7万户,改造面积245万平方米。清理积存垃圾杂物11.5万立方米,积极开展南水北调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对15个乡镇办319个村垃圾按照“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模式进行治理,确保村内干净整洁,国省县乡道路两侧、通村路段两侧和村内无积存生活垃圾。
    美丽乡村建设,让产业兴起来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让村容村貌美起来,还要让产业强起来,让农民富起来。”市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汪志军说。
    东亭镇黄家营村是葡萄种植专业村,建有黄家葡萄酒庄,不仅大力发展葡萄种植及深加工项目,还开发了生态观光旅游项目,让农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深秋时节,徜徉在黄家葡萄酒庄千亩葡萄观光采摘园,浓郁的果香扑鼻而来。“这里环境好,景色美,除了采摘,还能品尝酒庄自酿的葡萄美酒,饿了吃一顿农家饭,真不错!”来自保定市的游客王少强与朋友们玩得十分开心。
    为方便游客观光采摘,葡萄酒庄在不同的种植区域悬挂着标示牌,上面详细注明了葡萄品种的名称、口感特点、成熟日期等内容。同时,酒庄还推出了以“采摘乐、吃农家饭、快乐体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旅游活动,游客既能品尝葡萄、鸭梨、冬枣等鲜果,还可以品尝玉米饼子、红薯、花生等特色农家小吃,体验农家生活。酒庄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还带动起全村百姓增收致富。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市根据部分乡镇的农业特色,大力发展创意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把杨家庄乡蔬菜种植、东亭镇东胜生态园、黄家葡萄酒庄采摘、东旺镇鲜桃种植和大辛庄镇苗木花卉特色农业村庄串连起来,整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乡村旅游景点群。
    同时,坚持用抓工业的办法抓农业,强化产业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支撑作用,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重点打造畜牧、苗木、粮食、农牧业装备制造4条完整的产业链。加快推进今麦郎饮品、四方畜牧设备、粮食科技城等项目建设,积极培育龙头产业,带动农民增收。目前,全市花木种植面积达15万亩,规模奶牛养殖场36个,农业企业1283家,农业合作社1584家,培育优秀农牧种植园、标准园、示范园、科技园和生态园等100多家,土地流转面积49.5万亩,农业产业化率达70.5%。
    美丽乡村建设,让乡村更和谐
    “物质生活丰富了,人们对精神生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才能建成真正的美丽乡村。”汪志军说。
    走进高蓬镇钮店社区,街道上、公园内,宣传爱国诚信、健康卫生、婚育新风等内容的文化墙随处可见。在钮店公园的文化墙上,记者看到了钮店村
的发展历程、村规民约和中华传统美德等内容。“虽非亲骨肉,也该心连心,既知这个理,就该去珍惜”,这是“婆媳篇”中的内容……这些直观形象、通俗易懂的文明知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使文明生活、文明习惯成为广大村民的自觉行动。
    近年来,我市以美丽乡村建设和“善行定州星耀古城”主题道德实践活动为抓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农村精神文明水平。通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文明庭院”评选活动及加强村民议事、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建设,遏制陈规陋习,以好家风带出好民风、好村风。
    各乡镇文化站分别为每个村量身定制文化建设方案,各村建成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文化活动场所。安排专项资金,鼓励各村新建文化广场和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完成立面改造60万平方米,建成91个文化广场并安装健身路径。成立了定州秧歌、子位吹歌研究会和子位吹歌艺术学校,发展秧歌剧团、梆子剧团9个,农村专业剧团13个。组建农村群众文艺组织297个,文艺骨干5000人。坚持以彩色周末、节庆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为重点,不间断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公益文化活动。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级服务点25个、村级486个,形成市有支中心、乡镇有服务点、村有“村村通”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美丽乡村,美了乡村、富了农家、乐了农民。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