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雪浪斋>>

祖母的老屋情

时间:2018-12-07 12:45:38  来源:  作者:

       祖母老了,总要搬回乡下的老屋,每逢周末我总要回老屋去,听她老人家唠叨。是的,老屋承载了祖母一辈子的悲欢离合。
       老屋是我们家的祖屋,祖父三兄弟的家都安在老屋,一半以上的外墙已经倒塌,墙皮一片片脱落,露出了泥坯。之前家人都想着拆了重建,但是祖母一票否决,她的意思是:老了,没有必要花冤枉钱。我是这么猜测的,经历风风雨雨40年,祖母的灵魂和老屋交织在了一起。
       四十年前,改革的春风还没有掠过,白天,大家都下地劳作,靠拿工分换粮食过日子,一年到头,连基本温饱都难以解决,经常要挖野果摘野菜充饥。思维,束缚在条条框框里,一日三餐也就受到了影响,家里要想吃到一顿肉,几乎比登天还难,连老母鸡下的蛋都交公。为了生活,祖母还是会铤而走险,提着篮子出现在城市的某个角落,一番苦等后,最终会送给人家一半鸡蛋为代价换回家里的油盐酱醋。
“那阵,说苦也不苦,苦中作乐”。每天收工大家把二胡、鼓板等家伙式儿拿出来,“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虽说是,虽说是亲眷又不相认,可他比亲眷还要亲。爹爹和奶奶齐声唤亲人,这里的奥妙我也能猜出几分。他们和爹爹都一样,都有一颗,红亮的心。”革命的激情将一天的烦恼抛至九霄云外。
       夜晚是一天最轻松的时候,也是大家最开心的时候,一家人围在大枣树下面,尽情的享受广播盒子里的美妙世界。听着广播盒子里播出的小岗村按手印的故事,大家心胸顿时开阔,知道这股风迟早要吹进来。除了播放革命歌曲,广播里还有许多好听的音乐、戏曲广播、电影录音。单田芳先生略带沙哑或清翠的来一句“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总给沉浸在《隋唐演义》《杨家将》《岳飞传》故事中的家里留下不尽的念想。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屋里的人们搭上“平反”“高考”的快车,都已经搬离,只有祖母她们仍然住在老屋。改革开放大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势,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潜能不断被激发,家家有余粮,人人得温饱。玉米和谷子齐刷刷,绿油油,一直铺展到河边。村口的小河像一条白色的缎带呈现在你的眼前。因为善于学习技术劳动,河边的西瓜地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老屋里走进了村里的第一台电视机,这下村里的人们都聚拢在院子里。这些事一直让祖母津津乐道。时间已经推到了上世纪90年代。
       一台电视成为新鲜玩意儿,一部《渴望》受到众人追捧,“刘慧芳”成为人们心中完美女性的典范,《好人一生平安》也广为传唱,“谁能与我同醉,相知年年岁岁……”人们在如泣如诉的歌声中寻觅着那份相伴一生的真情,呼唤着真与善的回归。
       前年,一向身体硬朗的祖母突然起不来床了,把家人吓坏了,我赶忙叫了救护车把他送往医院,医生检查是肠胃炎,按理说肠胃炎也不是什么大事,然放在祖母身上需要小心谨慎,医生说祖母黄油颈椎骨质增生、冠心病本来体质不好,加上常年吃素身体弱,治疗不慎的话,老人身体恢复起来就麻烦了,并且拖的越长越糟糕。我们当机立断给他办了住院手续,祖母担心增添经济负担,总是想着回家休养,无奈被我们强迫治疗,直到医生确认康复出院。出院时祖母拿出的养老补助积蓄表示要自己开销,我说,这次住院治病的钱,不用我们花,除了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外,还有村里对80岁老人的医疗帮扶费用,这样就不用家人花一分钱。这下祖母乐了,看病不花钱了,以前梦都不敢梦啊。言语中全是对赶上好社会的激动。
       祖母常说现在的人就是活神仙,想想也不无道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方式被耕地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农用机械替代了;种地皇粮国税全减免不说还有各种种地补贴;以前那种风雨中摇摇欲坠的土砖茅屋,被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崭新高楼和精致别墅所覆盖;点灯不用油,做饭不用柴,照明、烧水、做饭一切使用电,节能生活走进寻常百姓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宽;城市与城市、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却“变”得越来越短。“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已经不算什么大事。高铁、动车的开通,北京、上海、广州互通只要几个钟头。
       每次回老屋,祖母都要主张把院子里的地翻一遍,点下玉米种子,到了秋天,收成还真不赖,真是收不完的玉米棒。祖母感叹地说,这块地可真肥啊。祖母一直坚持如此,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一刻没有停歇过。
       老屋里近40年的生活阅历和人生经验以及开拓精神,这让我无比自豪,祖屋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把梦想的种子点在了我心里,让我感觉到了更广阔的前景,让有了挺直了腰杆的资本。刘建平

责任编辑:
下一篇: 芬芳南瓜味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