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雪浪斋>>

绝大学问,皆在家庭日常之间

时间:2015-11-19 09:21:31  来源:  作者:

文/王梦阳
近年读了一些浅显的理学书籍,如《了凡四训》、《五种遗规》、《聪训斋语》、《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曾国藩日记》等,里面很多内容是古代知识分子(士大夫)讲心性修养的,读来亲切有味,且能予人以实际的帮助。“修身”听起来是个大题目,真正做起来其实并不复杂和艰难。曾国藩认为“绝大学问,皆在家庭日常之间”,修身,关键是看有没有志气和决心,能不能持之以恒。从古代士大夫有关修身的心得体会中,我归纳提炼出最为简单实用的几点,与有相同志趣者共勉。
一曰能早起。早起是一个非常好的生活习惯。《朱子治家格言》开篇就主张“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清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在《聪训斋语》中写到,“冬夏皆当以日出而起,于夏尤宜。天地清旭之气,最为爽神,失之甚为可惜。予山居颇闲,暑月日出则起,收水草清香之味:莲方敛而未开,竹含露而犹滴;可谓至快。”曾国藩也认为“勤字工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在写给幕僚李蓉的信中,又郑重提到“阁下尚能黎明即起否,不可间断。一事有恒,则万事皆可渐振,毋以为小端而忽之,至嘱!”现代人夜生活丰富多彩,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熬夜已经成为习惯,熬夜的直接后果就是宴起或睡懒觉,导致次日身心疲惫,精神状态不佳。笔者体会,坚持早起确实有说不尽的好处,不但可以把一天的时光拉长,而且会使一天变得很从容,极有益身心。若能坚持凌晨五点左右起床,至少会有两三个小时自由支配的时间,盥洗、洒扫、锻炼、读书……这一段时间真是太宝贵了!早起是需要决心的,如果醒来后仍懒在床上,半梦半醒,胡思乱想,最耗心神,最损精力,最好是醒后即起,绝不沾恋!
二曰节饮食。孔子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又说“食无求饱”,并提出“唯酒无量,不及乱”。饮食有节,不但使肠胃舒适,身心清爽,且能保养精气神。因此,除去“养生”的意义,古人把“节饮食”也列入修身范围。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不是为了吃饭。吃饭只是生存的必要条件,人生有比吃饭更重要的事情。酒食征逐,暴饮暴食,只是最原始的低层次享乐,属于低端的恶习。古人说“醉?x饱鲜,昏人神志,若蔬食菜羹,则肠胃清虚,无滓无秽,是可以养神也”。饮食清淡,吃相文明,不过饱,不酗酒,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品味和修养。
三曰不妄言。《周易》认为“吉人之辞寡”;孔子勉励弟子“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黄山谷说“万言万当,不如一默”;袁了凡认为“轻言妄谈”乃“薄福之相”;曾国藩在家书中告诫子弟“不可为大家口吻,动辄笑人鄙陋,笑人村寒,日习于骄纵而不自知,至戒至嘱!”并叮嘱次子纪鸿“尔宜举止端庄,言不妄发,则入德之基也”;此皆古人切身之体会,金石之良言。开口便议人非,损人而不利己;时刻不忘表现自己,只会显露浅薄、无知,惹人耻笑;不过脑子,想到什么就脱口而出,说话就没有份量,得不到别人尊重……所谓“贵人语迟”,止于当言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行。有多少人,只图快活一下嘴皮子,结果吃亏全在一张嘴上!笔者刚参加工作时,一位历经沉浮的老领导谆谆教诲,“遇事一定要考虑成熟后再发言”,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想起来,仍感觉受用不尽。
四曰知勤俭。《朱子治家格言》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在任何时代都是一种美德,自食其力更是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勤则知俭,唯有通过自己的血汗获取的劳动成果才最知道珍惜,才不会受用太过。不劳而获,奢靡浪费,不但招人嫉恨,甚至“天亦不许”。所以曾国藩在《诫子书》中写到:“习劳则神钦。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神鬼所不许也,其能久乎?”试看如今多少豪门权贵,“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五曰善改过。《左传》有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改过,最需要“自省”与“克己”的工夫。自省,便如孔子所说“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的弟子曾参更是坚持“吾日三省吾身”;朱熹也主张“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袁了凡在《了凡四训》中写到“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则一日无步可进”。时刻不忘自我检点,自我约束,克去杂念邪念恶念,就能激发天良,规范言行,全身心充满正能量,从而健康生活,快乐工作;克己,就是克服自身的诸多恶习、陋习。在日常生活中,有多少人习惯于出口成“脏”,把“国骂”挂在嘴边?有多少人随手丢垃圾?有多少人用完厕所不冲?有多少人购物、等车时不按秩序排队或加塞?有多少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这样的行为,我们自己是不是也有过呢?这就需要从我做起,痛下决心,慎独慎微慎初,克去种种不良习惯,通过提高自身素质,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
六曰重笃行。儒家经典《中庸》倡导“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把“笃行”作为一切思想行为之最后目的。王阳明提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一切思想均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才真正称得上“知行合一”。修身,绝不是袖手空谈心性,而是要躬身力行,“天下事知得十分,不如行得七分”(曾国藩语),务要从自身做起,从眼前事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自己最不愿意去做的烦心事做起。二十多年前,笔者有位高中同学曾言:“如果我考不上大学,当了清洁工,我扫得那段大街也会比别人干净!”这样的人,放到哪里都不会平庸,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如能痛下决心,坚持把眼前力所能及的小事做到干净清爽、尽善尽美,假以时日,则必有可观,此所谓朱子“铢积寸累”的工夫也。
古人修身有很多行之有效的办法,主要是写日记和点“功过格”两种。坚持每天写日记,不但可以避免忘事,记录下生平经历,还可以梳理思想,发现自身存在的缺点和失误。点“功过格”现代人很少有了,但每天晚上临睡前反思一下,这一天过得有没有价值和意义?却很有必要。如是,“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袁了凡语),不放一日空过,每天进步一点点,就会觉得人生很充实;认真坚持下去,就能够“致良知”,乃至改变气质,脱胎换骨,如商汤《盘铭》所刻“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成为一个新人,不断达到新的人生境界。
曾国藩在家书中谆谆告诫:“大凡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学作圣贤,全由自己做主,不与天命相关涉……”通过严于修身,人人可以成为尧舜!王阳明所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也是这个道理。人生在世,不要垂涎“不义而富且贵”,更不要挖空心思去钻研所谓“厚黑之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堂堂正正做一个好人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坚持走大道就永远不会跌倒在阴沟里。只要时时振作,自重自省自律自强,就会懂得什么是“礼义廉耻”,就会“天君泰然”、“快足宽平”,就能立于天地之间,不遗羞于后世子孙,就能达到王阳明所说的“我心光明”境界,成为一个道德上的君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从而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责任编辑:
下一篇: 丰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