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民生>>

真情洒满扶贫路 ———记东亭镇民政所长卢静

时间:2018-11-29 09:19:31  来源:  作者:


卢静(右)正在和同事一起入户走访
       记者赵子超
     “目前,我镇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9户389人。其中,未脱贫49户128人;今年实现脱贫68户195人,去年已脱贫22户66人,贫困发生率为0.36%。其中,因病致贫52户139人;因残47户140人……”这些数据清晰地记在东亭镇民政所所长卢静的脑中。
       在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中,卢静始终坚持带着感情下去,带着问题回来,带着答案下去,带着民心回来,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在脱贫攻坚的路上踏实前行。倾尽真情“真扶贫”
       对于如何做好扶贫工作,卢静给出的回答是一个字:“真”。只有同群众真诚交流、真心相待,才能真正融入老百姓的内心。
     “今年夏天,翟城村民刘敏(化名)来申请大病医疗救助,经过简单了解后发现她可以纳入贫困户,但是再详细了解情况时她很抵触,什么也不肯说。”卢静说,群众之所以有这种抵触情绪,说白了就是对扶贫干部不信任,他们总觉得只是登登记走走过场,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为此,卢静开始经常到刘敏家“串门”,从拉家常、问冷暖到帮助打扫卫生,用实际行动感动着刘敏的心。卢静通过聊天了解到,刘敏已有2年的尿毒症病史,每个月都要去医院做透析治疗,一年光看病就要花费6万多元,而公婆也年事已高,没有了劳动能力,家中还有一个正在上学的孩子,全家的开销只能靠她丈夫的打工收入。
    “刘敏还是个低保户,每个月能领207元,为了尽量减轻她家中的负担,按照有关规定将低保标准提高到276元。”卢静说,“虽然这点钱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但是希望能通过这件事让她看到扶贫干部是真心想帮助他们的。”
       感受到卢静的真诚,刘敏逐渐敞开了心扉,顺利完成了扶贫信息的采集。“被纳入贫困户后看病能报销90%,现在一个月5000多的医药费自己就承担500多块钱,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镇上的扶贫干部是值得我们信任的人啊。”刘敏激动地说。全力以赴“扶真贫”
       作为镇民政所长,卢静不仅要详细掌握自己分包户的情况,更要将全镇的贫困户情况记在脑中。她每月定时入户,及时了解贫困户的难处,抓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
     “在贫困户精准识别过程中,儿女有工作的老人原则上是不予纳入的,但有的老人确实是真正贫困,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我们勤入户去发现。”卢静说。
       东亭村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虽然有儿子有孙女,但他们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致使老人的生活无法得到保障,了解到情况后,卢静立即入户进行了核查。
     “老人家里的院子到处都是杂草,而且行动很不方便。一想到80多岁的老人自己在家,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卢静说,“我们立即帮老人把院子打扫干净,以最快的速度给老人办理了低保,让老人以后的生活得到了保障。”
       在陈村营也有一位类似的老人,老伴去世后大儿子也因病去世,留下一个6岁的小孙女相依为命。二儿子在外地定居,为了小孙女,老太太决定和小孙女一起生活。
     “这户家庭很特殊,老人有劳动能力,但需要照顾孩子不能外出,只能在家干点零活,一个月也没有多少收入。孩子上学又要花钱,家里的生活很困难。”卢静说,“通过与相关部门积极协调,为女孩申请了孤儿待遇,现在每个月能领700多元的补助,有效改善了家庭生活状况。”变“输血”为“造血”
     “为贫困户送生活用品,或是解决一些临时困难,虽然也是一种帮扶,但并不能让他们从根源上摆脱贫困。扶贫工作不能只‘输血’,更需要‘造血’。”卢静认为,只有激发了贫困户自身的发展动力,扶贫工作开展起来才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东亭村的陈新永就是一个典型,因为腰部手术花光了家中的积蓄,紧接着女儿又生病住院,生活举步维艰,被纳入贫困户后,医疗费用很快得到了解决。”卢静说,“后来了解到他有电焊技术,就帮他介绍了一份工作,现在已经摘掉了‘贫困’帽子。”
     “家里光看病就花了10多万元,在卢所长的帮助下,不仅报销了医药费,还帮我找到了工作。现在日子一天过的比一天好。”陈新永说。
       陈新永的脱贫故事仅仅是卢静在扶贫工作中,变输血为造血的一个缩影。为了能够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她还邀请企业家、致富带头人开展就业和创业培训,每年培训员工100人左右,带动40余人就业。建立箱包加工厂,充分利用无法外出打工妇女、老人的零散时间,使贫困户不出村、不出镇就可以参加工作,做到上班、顾家、农活三不误。今年10月还成立了河北省巧手脱贫示范基地,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真正实现了扶贫“扶得准、扶得起、能持续”。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