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民生>>

创新路上无止境

时间:2018-05-29 09:36:48  来源:  作者:

 ———记河北首农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农业及服务模块经理于向前
 
    凌晨4点,初夏的天空微微泛亮,很多人还在沉睡中,然而河北首农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农业及服务模块经理于向前,却早已和同事们忙活起来。两小时后,他们要割出100吨的新鲜苜蓿,并在6点前送到每一头奶牛的“餐桌”上。
    “人可以不按时吃饭,但牛可不行。按时吃饭、充足的营养是产奶的保证,从定时吃饭的这个角度上说,我们这儿的牛可比人‘金贵’。”满头大汗的于向前一边忙着手里的活儿,一边打趣调侃道。
    黝黑的脸庞,粗壮的手臂和手臂下那略显粗糙的手掌,怎么看,这都是活脱脱的一个农民形象。谁能想到,他本是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的高材生。从研究计算机到种田喂牛,于向前的人生经历故事颇多。
    北师大走出来的“农把式”
    于向前是天津宝坻人,今年32岁,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2011年,河北首农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还处于筹建阶段,考虑到国企工作、收入的相对稳定性,于向前来到河北首农,成为了公司农业生产部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
    “当时农业生产部的主要工作就是种地,小麦、玉米都是我们打交道的对象。”于向前回忆说,刚到公司时,由于自己不是农业相关专业毕业生,而且之前也没有种地的经验,在工作上基本就是一张白纸。
    “白纸”的处境,更加激励了于向前学习的劲头。“到公司后,那小子就跟庄稼一样长在了地里,无论严寒酷暑,天天都往地里跑。两年下来,哪个庄稼到哪个月份应该长成什么样,会出现什么病害,怎么应对,他都摸得门清。”原河北首农副总经理赵泽国带着欣赏的语气夸赞说,“这些都是这个‘泥猴子’,从土里刨出来的知识啊。”
    除了在地里埋头苦干,下班后于向前还经常在宿舍里熬夜苦读。“没有办法,谁让自己差这么多,只能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不停钻研农业技术知识,将新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然后在实际工作中学到更多新的知识。”回望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路程,于向前说。
    “仅仅两年的时间,小于种庄稼的本事就得到了老师傅的认可,并且成为了农业生产部里的年轻骨干。”赵泽国说,根据他的优秀表现,公司党组织还决定吸收他为入党积极分子。“洋”作物的改进能手
    2013年,河北首农基本筹建完成。当年,为了给公司里近20000头奶牛提供优质的草料,公司决定从加拿大引种优质苜蓿。
    苜蓿种上了,其田间管理与收割等一系列工作自然就落在了公司的农业部门。作为部门业务骨干的于向前,则成了这近3000亩苜蓿的专职“管家”。
    根据主流的苜蓿饲喂流程要求,于向前需要把每茬的苜蓿收割后,放到晾晒场晒干,然后将干燥的苜蓿打捆入库,喂牛时再一点一点地从库里取。“这种晒干入库的方法,存在着很大缺陷。”于向前介绍,“主要是晾晒的时间长达10天,这期间里,不能有雨天,一旦下雨发霉,这批苜蓿就白白浪费了。”
    “难道就不能改变一下饲喂流程吗?”于向前脑中闪现出这样的想法。此后,一有机会他便向同行请教苜蓿饲喂问题,还买来有关苜蓿种植的书籍,仔细琢磨苜蓿的生长规律和植物特性。
    在经过一年时间的思考准备后,他大胆提议,苜蓿不再晒干,直接割青喂牛。“这样不仅解决了晾晒过程中遇雨发霉的问题,而且根据公司实验室的试验,青苜蓿还保存了原有粗蛋白,避免了晾晒过程中的营养流失。”于向前高兴的说。
    2014年,公司奶牛实现全部喂青。“饲喂青苜蓿,我这方面可算是在全国奶牛行业中的独一家。”于向前笑着说。
    种养结合,让牛场“绿色蜕变”
    粪污处理历来是困扰养殖场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公司在北京时,由于没有土地,牧场小而分散,如何有效处理粪污,是公司面临的最大困难。”于向前说,定州3000亩厂区建好后,粪污处理设施———三级氧化塘也随之投建。
    2015年,三级氧化塘投用后,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暴露了出来。“根据规划,这个氧化塘是实现公司内部种养循环的重要一环。可沼液在氧化塘中形成后,却没有一个好的办法把它送到地里。”于向前说。
    近20000头的奶牛,一天的粪污产量就达1000吨。有效排出沼液,实现氧化塘与农作物的动态流通,意义不
言而喻。
    鉴于平时工作表现突出,公司领导决定,由于向前负责解决沼液输送这个难题。“接到了任务后,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借鉴先进经验。”为此,于向前跑到山东、内蒙古等地学习关于污水处理的经验。
    “于经理每次从外地学习回来,总是把我们叫到一起讲解他看到学到的先进经验,然后询问大家的意见建议,建议收集好后,他就会呆在办公室比较论证,一直到深夜。”喷灌机维护及污水处理组组长张晓鹏感慨,于向前对工作的忘我投入是他们全组人学习的榜样。
    经过两个月的学习比较,于向前决定采取管道输送的方式解决流通问题。“为了防止残存的沼渣堵塞管道,我们将安放到沼液池的泵用浮漂飘起来,使泵的位置始终处于沼液池的上方。”于向前介绍,将田间收割的鲜草供牛场喂青,牛场产生的粪污发酵后,再通过地埋管道输送至各地块。这样既解决了污染问题,又改善了土壤质量,真正实现了种养结合,绿色发展。据统计,沼液输送到地,每年可减少清水使用量40%以上,降低传统化工化肥投入30%以上。
    凭着踏实的工作态度,突出的工作业绩,2016年,于向前被评为首农畜牧的十佳员工,同一年,他被任命为河北首农农业及服务模块经理。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农牧人,除了要时刻注重学习,不断提升工作技能和内在修养外,还应勇于革新,不断创造新的成果和业绩。为实现农牧业绿色、高效、高质发展贡献力量。”于向前说。
 
(记者赵海涛、见习生白雪萌)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