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民生>>

纪念抗日英雄杨银山

时间:2015-08-24 08:49:52  来源:  作者:

 

杨银山,原名杨国珍,曾用名杨书绅,送号杨老银(1887?D1974),定州市杨只东村人。抗日英雄。1926年投身革命活动,1931年在保定第二师范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先后参加领导定县女师学潮、沙河两岸抢秋和抢仓库、抗捐抗税,借粮吃大户、砸盐店驱盐商等革命暴动和革命斗争。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晋察冀抗日义勇军第四支队支队长、定北游击队大队长、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第一支队参谋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发展人民武装,支持革命斗争。
今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和我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这个胜利来之不易,我们要永远纪念。
我是抗日英雄杨银山的嫡孙。1937年,我两岁半就被迫离家(家乡被日寇占领),跟随祖父的抗日队伍,亲历了全民八年抗战的全过程,体验了抗战的艰苦岁月,见证了日寇惨杀中国人民的罪行。抗日军民伤亡3500万,其中我家就有五口。这笔血债中华民族要世代牢记。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惨遭日寇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珍视和平,开创未来。
回顾抗战时期的英雄人物,我们定州有“三山”,即抗日英雄杨银山、战斗英雄甄凤山、民兵英雄郝庆山。“抗日英雄”、“战斗英雄”、“民兵英雄”三个命名,既各具代表性,又全方位地反映了当时的抗日形势和军民抗击日寇的英雄事迹。“三山”是各方英雄的代表。
下边,我简要回顾一下抗日英雄杨银山同志,以表纪念。
杨银山,1887年出生于河北省定州市庞村镇杨只东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参加革命,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因宣传革命和共产党,带领穷人反抗本村大地主杨承霖的欺压而惨遭迫害,坐过牢,受过熏辣椒面、坐老虎凳等酷刑。他始终抗争不屈,坚持斗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党的领导下,他不顾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坚持白区斗争。担负着开辟党的工作、发展党的组织(不只在当地,一度在张家口地区还发展了100多人),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发动、带领群众与国民党反动统治及恶霸、高利贷地主等反动势力开展广泛而激烈的斗争等任务。诸如:只东抢收地主麦子,高阳、定县暴动,保定二师和定县女师学潮,沙河两岸抢秋和抢仓库,抗捐、抗税、借粮吃大户,大五女、李亲顾、明月店、清风店、砖路砸盐店、驱盐商等。
抗日战争时期,杨银山在当地首先发起抗日救亡宣传活动,顶着枪林弹雨,冒着生命危险,发动、组织群众,创建抗日武装。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华北局势迅速恶化,日寇快速占领了平、津、保及平汉铁路沿线城镇。定县城于9月12日也被日寇占领。国民党军队和政府官员仓皇溃退南逃,各级政权土崩瓦解,散兵游勇、地痞流氓趁火打劫,结伙为匪,裂土为王,地主豪绅等反动势力打起日本旗帜,成立“联庄会”、“维持会”等汉奸组织,定、唐、望都地区一片混乱。在这危难时刻,杨银山同志在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和定北县委的领导支持下,于1937年10月创建了第一支抗日队伍―――“晋察冀抗日义勇军第四支队”,任队长。这是晋察冀边区在我党领导下成立较早的一支抗日武装,它的建立是晋察冀边区抗战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晋察冀边区的抗日武装斗争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四支队创建后,在宣传抗日救国,动员扩大抗日队伍,收缴地主、匪特武器等方面,成绩显著,在建立20多天内就发展了1000多人,800多支枪。随后,在整个活动区域里掀起了轰轰烈烈踊跃报名参军的热潮,仅大白尧村一天就有500多人报名,四支队迅速发展壮大。对此,第三军分区陈漫远司令员非常高兴,并发话:“杨支队长,你扩军很有办法,应该支援三分区了。”于是,杨银山将新扩招的人员集中交给了第三军分区。第一军分区杨成武司令员得知后,也派人来请求四支队支援。经研究,由副支队长带领四个连整编制交给了第一军分区。杨银山重新组建四支队,很快就扩充了三个连。
在发展扩充队伍的同时,四支队还开展了打击地主、匪特武装,收缴武器的斗争。杨银山对此毫不留情,对私藏武器不交者,以不支持抗日和破坏抗日的土匪、汉奸论处,轻则罚款、没收财产,重则枪毙。这样以来,私藏武器的地主、豪绅大都主动将武器交到四支队。当时流传一段歌谣:“朝你要枪不给枪,把你解到北罗辛庄,北罗辛庄有大军,大队长是杨老银(杨银山),接受教育要认真,拿着枪支来赎人”。
期间,还进行了“砖路突围战”、“北店头阻击战”,以及破坏敌人的铁路干线等战斗。群众称赞道:“义勇军真是鏖,去到王京拆铁道,烧了清水桥,拆了火车道,鬼子火车通不了,气得鬼子哭,气得鬼子叫”。
1938年2月,根据对敌斗争的需要,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决定,晋察冀抗日义勇军第四支队与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第十二大队合并,四支队胜利完成它的历史使命。
这支部队从创建到改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收缴各种武器1000多件,曾三次为晋察冀军区第一、三军分区输送人员2000多人,为晋察冀军区扩大、发展,为定、唐、望都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建立,为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巩固,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38年3月,杨银山同志回到唐县北罗辛庄组建新的定北抗日游击队,任大队长。为尽快扩大队伍,派代理大队长(杨银山生病)和副大队长带人到从未去过的京汉铁路以东发展,因对那边情况不熟,开始还较顺利,发展了十多人,后到高就村,被地主、富农成立的“联庄会”成员骗杀,并惨无人道地将烈士们的四肢砍下煮熟当下酒菜。杨银山得知后气愤万分,安抚了烈士家属后,带队打到铁路以东,收缴了地主保卫团的武器,解除其武装,并对杀害游击队员的“联庄会”成员进行了严惩,为在铁路以东开展工作,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扫除了障碍。这时的定北游击队活动区域扩大了,除原有的铁路以西外,又扩展到铁路以东广大区域。经常出没在铁路沿线打击日寇,破坏敌人的铁路运输,鬼子十分头疼,很害怕杨银山的游击队。当时在王京车站鬼子的炮楼上有一位卧底的游击队员,鬼子有什么活动,游击队事先都知道,给了鬼子有力的打击。
此时,为加强人民政权和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杨银山与李济寰政委研究,从游击队中抽调52人,于1939年6月在唐县白沙村成立了定北县佐公署,任命了各部门的领导,使各方面工作都大有改观。
1939年,定北县的各项工作特别是救灾和对敌斗争成绩显著,被授予“对敌斗争模范县”。在这大好形势下,同年8月,杨银山奉命将定北游击队与新乐、曲阳、行唐等县的游击队合并组成了“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第一支队”,成为八路军的正规编制。队伍扩大了,要求更严,任务更重,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要熟悉部队整编后的情况,对部队进行教育和整训,杨银山整天忙个不停。
1940年3月,杨银山同志又调离第一支队,到唐县西包水村组建“冀晋三分区独立营”,任营长。这一年,定北抗日根据地的工作得到全面发展。定北抗日根据地经过1937年创建、1938年形成、1939年巩固、1940年发展,成为敌后模范根据地。为此,杨银山同志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心血。在此期间,独立营参加了“百团大战”。进入1941年,定北形势发生逆转,八路军的主力从定北转到其他战区作战,独立营的压力增大,但在日寇的扫荡中,仍给予了有力的回击。
杨银山同志带领队伍,在华北中心地带开辟抗日战场,在平原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同日寇进行英勇不屈的斗争,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敌人一听到杨银山的名字就闻风丧胆。同时,扩大、巩固了定北抗日根据地,保卫了抗日民主政权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我军补充了数千名兵员和大量武器装备,并为我军和根据地打通了一条秘密通道,源源不断地从定县大辛庄一带运送物资。为此,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王平政委称赞道:“老杨同志,你为我军提供军需物资和新兵很及时,可以做我们的后勤部长啦!”还说:“要人给人(指兵源),要物给物,你既是物资供应的后勤部长,也是征兵的能手,奈何我军不胜!”
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一年,日寇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扫荡,经济上又严加封锁,使我根据地军民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物资极度缺乏,军民无粮吃。在此异常严峻的形势下,这年10月,组织上决定让杨银山同志由部队转地方,开辟新的“战场”―――到敌占区和游击区从事物资供应工作,这是一项比带兵打仗更艰巨和危险的任务。杨银山愉快地接受了,他组织了一支精悍的队伍,先后在安庄、砖路、西大洋等地搞棉布、药品等物资。不分昼夜,克服种种困难,遭遇无数次的风险,在砖路时就经历了三次鬼子的突袭。前面两次敌人突然打进村子,尤其第二次,早晨还未起床,敌人打到院内,幸亏各屋都有地道口,钻入地道才脱险。第三次鬼子则围困了五、六天才打进村子,也是经地道脱险。在西大洋到外村寻找物资时同样也遇到过鬼子。杨银山带领同志们圆满完成了任务,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杨银山同志保持英雄本色,在发展人民武装,支持革命战争,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方面,也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原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杨士杰同志(抗战时期任定北县工委书记)曾讲过:“杨银山同志是定县最老的革命前辈,为革命作出过重大贡献。定县的革命史,杨银山同志占有重要位置。”杨银山同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奋斗了一生,立下赫赫战功,他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有口皆碑,被誉为“抗日英雄”、“革命英雄”。定州市委和市政府为他在定州市中山福寿园(原永安公墓)建碑立传。
纪念抗日英雄,我们就要学习、继承和发扬抗日英雄们为了人民的利益、民族的解放、抗击外来侵略、舍生忘死而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在党的领导下,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祖国更加强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作者系我市抗战英雄杨银山嫡孙)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