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民生>>

“糖画”演绎甜蜜生活

时间:2015-03-13 14:04:26  来源:  作者:

记者张春红见习记者赵梦怡
一提起糖画,想必会勾起许多人童年的“甜蜜”回忆。然而,今天能看、能玩、也能吃的糖画却少见了,但那些伴随着糖画的记忆,却时常会浮现在人们脑海里。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一位糖画艺人,重温这份“甜蜜”。
在中山公园就有这样一位女艺人,她打小练就了一手画糖画的好手艺,并在“老手艺”的道路上乐此不疲。她就是37岁的王冬兰。
3月11日上午,在中山公园,王冬兰一大早就忙活开了。只见王冬兰点燃炉火,将几个糖块放到铜锅里,糖块遇热慢慢融化,她不停地用勺子在铜锅里搅和着。待锅里的糖块渐成粘稠状时,她快速地舀出一小勺。此时,她手里的小勺似乎变成了一支神奇的“画笔”。她的手腕慢慢地倾斜下来,糖稀便均匀地流到一块石板上。随着手腕灵巧地来回移动,一只“蝴蝶”跃然而生。趁着热乎劲儿粘上竹签,再用小铲刀轻轻一铲,这幅糖画作品便完成了。
不过,这只是她小试牛刀。随着铜锅的温度越来越高,糖稀开始沸腾起来。王冬兰又舀出一勺糖稀,在石板上快速地勾勒出一个动物的轮廓,随着“画笔”不停地移动,鲤鱼的模样逐渐显现出来。最后,她在勺底蘸上一点热糖,敷到竹签子上,往“糖片”上轻轻一摁,3分钟不到,一只金黄透亮、形态逼真的鲤鱼跃然板上。王冬兰说:“糖画看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就不容易了。这是个熟能生巧的活,一定要掌握好手腕的力度。”
一柄勺,一锅糖浆,各种活灵活现的图案就从她的手里挥洒而出。狂舞的巨龙、展翅开屏的孔雀、海绵宝宝等各种动物和卡通人物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引来围观者的啧啧称赞。
“这哪是吃的东西?”在众多围观者中,不知谁喊了一声,“这简直就是艺术品啊!”
72岁的市民王先生对糖画有着深厚的感情,“小时候,我常在庙会上买糖画,能看能玩还能吃,特别有意思。”他感慨着,“如今,好多年没见过画糖画的了。没想到,今天看到这么年轻的女士画糖画,真是大开眼界。”
“我爷爷就是做糖画的,我小时候,总是跟着他去各地的庙会和集市卖糖画。”王冬兰从小耳濡目染,从六七岁就开始自己练着做糖画,这一做就是二十多年。
做糖画时,糖浆的温度要控制在130℃到140℃,因此,王冬兰在练习时常常被烫伤。然而,伤痛却无法阻止她对糖画艺术的热爱。她说:“做糖画一坐就是半天,有时候不知不觉地就到了凌晨。”
“老辈人做的糖画太单一了。”王冬兰告诉我们,糖画也要与时俱进,因为喜欢糖画的大多是孩子,她就经常观察孩子们衣服上的卡通图案,只要顾客能说个大概的样子或者有张图,她都能现场画出来。王冬兰不仅能制作平面图案,还能制作立体糖画,她制作的玫瑰花、花篮等作品,形象逼真,维妙维肖。
除了画糖画,王冬兰还会吹糖人、捏面塑、草编等手艺,她经常到学校为小学生上美术课,让孩子们在实践中领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王冬兰心里,藏着这样一个梦想:“无论谁站在我面前,我都能用糖把他(她)画出来。”为了这个梦想,王冬兰每天练习素描。她说:“我相信,只要素描能画出来的,用糖也能画出来。”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糖画传承人,王冬兰经常参加各种会展和民俗展,弘扬传统文化,展示糖画技艺。她说,“祖先留下这么好的艺术,我们一定要把她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