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民生>>

塑造中山古都的生命和灵魂

时间:2014-07-09 14:21:35  来源:  作者:

7月1日,《塑造中山古都的生命和灵魂》在河北经济日报刊发。现全文转发如下:
□本报记者王渊通讯员刘杰
一座座功能齐全的文化站拔地而起,一支支文化特色队伍活跃城乡,一个个农家书屋如雨后春笋……在古城定州市,丰硕的文化“果实”让百姓尽享“文化盛宴”之美。
定州大力实施“文化兴市”战略,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大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群众文化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生命和灵魂,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和城市品位的体现。“特别是省直管后,我们在城市建设中注入了文化元素,在‘建设新城、恢复古城、改造旧城’过程中,依托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绿色农业、地方特色等文化资源,谋划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项目,引领和辐射带动文化产业实现规模发展。”定州市委书记赵志栋如是说。
目前,总占地160公顷、总投资约66亿元的河北文博园古城恢复文化产业项目,一期工程已竣工投用并向公众开放,二期工程拆迁工作基本完成,正在建设中。总占
地面积约3000亩的定州东胜生态园一期工程已经建设完成,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总投资3000万元,占地30亩,集动漫制作、图书编辑、书籍印刷为一体的新华文轩创意园项目正在建设中。同时,还谋划即将实施总投资9亿元的定州文化中心项目和总投资3亿元的定州文化产业街项目。
定州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十分深厚,不仅存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有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0项,省级以上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0人。为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定州市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定州市城区文物保护与利用规划》,保证城市规划与文物保护利用规划相衔接。同时,对万余件馆藏文物登记造册并建立档案,实行分类分级保管,确保馆藏文物档案健全。
定州市市长李军辉介绍:“我们正在加快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深入挖掘中山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内涵,加强王灏庄园等文保单位、非遗文化、古树名木的保护利用,制作了一大批文艺作品,开辟了精品旅游线路。一个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中山古都正在悄然崛起。”
伴随着“文化兴市”战略的不断实施,定州全市文化产业在中山大地展现出了勃勃生机。仲夏黄昏,在河北文博园广场,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或跳舞,或散步,或唱歌,玩得自得其乐。“到广场活动去”已经成了定州市民的一句时髦话。
“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是保障城乡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有效手段。我市每年组织举办群众性文化演出活动百余场,极大丰富了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坚持开展送文化、送电影、送戏下乡活动,每年演出千余场,实现了每村每年观看两场以上的戏剧或文艺演出,全市实现了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的目标。”定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白俊杰告诉记者。
目前,定州全市25个乡镇(办)建成2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96个行政村建成文化活动室,建成农家书屋486家,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为农民群众解决了“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文化建设,保障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定州百姓有福气,不用花钱看大戏,农家书屋学科技,数字电影送家里,文化广场强身体……”这段快板说唱词,是当下定州城乡文化建设的生动写照。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