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民生>>

飞针走线乐晚年

时间:2009-10-26 10:01:57  来源:  作者:

    ——砖路镇岸下村百岁老人常瑞肖幸福生活小记

    开栏话:沧桑岁月无情过,笑傲风雨度百年。在“九·九”重阳佳节将到来之际,为营造尊老敬老的浓厚氛围,本报记者深入城市乡村,对部分百岁老人的饮食起居、生活状况和生活环境进行全面了解。他们一致认为,我市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质的水源、清新的空气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是养生长寿的外在因素;而平和的心态,与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和谐,则是长寿非常重要的内在因素。自即日起,本报开设 “都市光荣榜”之《百岁传奇》专栏,向广大读者展现百岁老人的传奇风采和独特的养生之道,敬请关注。

    “最美不过夕阳红”,对于人生来讲什么年龄段才算夕阳呢?人至百年,夕阳又该有着怎样的定义?居住在砖路镇岸下村101岁的常瑞肖老人也许能给你一个与众不同的答案。
    从1909年的满清王朝洋务运动,到民国政府的三民主义,再到八年抗战新中国的建立……时至今日,百年回眸,常瑞肖经历了太多太多。10月21日,记者在砖路镇民政所负责同志的陪同下,踏进了常瑞肖老人家中。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身穿蓝色粗布大褂,正小心地挪动着蹒跚的脚步,一双饱含历史沧桑的小脚格外显眼。她,就是百岁老人常瑞肖。
    见记者到来,肖老太显得十分高兴,操着铿锵有力地声音说:“请座,请座!”肖老太膝下有一儿两女,因为两个女儿都在外地,就与小儿子王春生居住在一起。多年来,老人生活非常简朴,一床老被子盖了多年,拆拆洗洗还在用。孩子们孝敬老人要求换床新的,肖老太把嘴一撅,“这被子怎么了,干吗给我换新的。再说了,换了别的盖在身上,我睡不踏实!”日常生活中,每当忙完了家中的杂务,没事就到院内散步,偶尔还到门外遛遛弯。每见到这位“老寿星”出门,左邻右舍都会亲切地与她打招呼。
    “前一两年老人干活非常利落。”提起自己的母亲,63岁的王春生打开了话匣子,“母亲是个闲不住的人,去年干活经常拎重物上房,背对着木梯下房,身体十分矫健灵活。可今年2月份左右,因为在女儿家居住的时候,地板砖太滑不慎摔倒扭伤了筋骨,身体不如先前利落了。不过,一些针头线脑的活儿,母亲从未丢弃。她有个自己手工制作的针线篓,所有的‘宝贝’都藏在里面……”
    “是吗,那现在肖老太还能飞针走线啊?”见记者不相信,肖老太从旁边的凳子上站了起来,“当然了,如果谁动了我的‘宝贝’,我可真不饶他!”说完,肖老太拿出了自己的“宝贝”篓,坐到太阳底下练起了“真功夫”。她先从线团中抽出小针,扯断一截白线,用手捻细后认真穿了起来。“表情严肃,脸色红润,额头的皱纹突起”,正当记者这样端详肖老太时,肖老太长嘘一口气:“好了,穿好了。”随手拿起一块材料缝补起来。“好快啊,才二三十秒钟!”见肖老太穿线如此之快,记者与围观的群众啧啧称赞。
    提及老人的日常饮食,王春生介绍说,母亲胃口一直很好,一日三餐从未落下,最爱吃的就是粗粮,而且每顿饭起码要喝两碗玉米面粥。她吃不惯面包、奶粉之类的现代食品,以前给她这些东西时,母亲常说受不了那份洋罪,也就随她了!
    采访结束时,肖老太深有感触地说,“是儿孙们孝顺俺才活了这么大岁数,现在每天面对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心里非常高兴!”听到这里,记者不仅感慨,人们都说家中有老是一宝,其实儿女孝顺才是老人长寿的根本。面对即将来临的重阳佳节,让我们把手中紧握的中华美德的“大旗”扶的更直更正一些,让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一代代传承下去……
    记者 周勇 刘杰 实习生 马世廷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