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定州农业>>

合作社让我走上富裕路

时间:2015-12-18 09:06:49  来源:  作者:

本报记者张晓红
“合作社成立之初,仅有4台小麦收割机,承包地也就是本村的150亩耕地。现在,我们的各类农机达500余台,承包土地达1700亩。”王中见,70后,我市长安路街道办事处信联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十二五”的短短5年,他把种地的活儿做得风生水起。
2011年春天,看到不少人因进城打工导致土地撂荒,王中见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他放弃了在北京的建筑事业,回乡创业。“2011年,我了解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界定标准和注册条件,便联合8户村民,以土地和农机入股的方式,成立了长安路街道办事处第一家农机合作社。”
起初,合作社主要用于割麦,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动力或外出,或进工厂,成为“蓝领”工人。农村出现了壮劳力“荒”,而“留守”的老人管理土地也存在着许多困难。由此,合作社推出了全程农机作业服务,还把部分土地承包过来,实行规模化种植。
合作社统一购买农资、统一耕作、统一销售,成本大幅下降,2011年,每亩地收入达1100多元,比农民自己种每亩多收入近300元。眼瞅着合作社种粮既省心又高产,还增加了收入。第二年,村民们纷纷要把自家的地租给合作社。2012年,合作社承包土地发展到了500亩,2013年达到800亩,2014年达到1100亩。
规模出效益。早在2012年,信联农机专业合作社收入就突破了100万元。“不仅增加了收入,购买农机时国家还给补贴,我们便加大投资,贷款新购置了大型玉米收割机和拖拉机等。”王中见说。如今,他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大型拖拉机65台,小麦和玉米大型联合收割机35台,秸秆粉碎还田机25台,开沟机4台,深松机25台,深松播种施肥机52台,各种配套农机具总量达380台。随着大型农机具的增多,今年合作社耕种的土地也达到1700多亩。
在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信联农机专业合作社投资180万元,新建占地20亩的办公场地,建设农机具库棚、机具维修场地、晒场、科技培训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投资40万元,建成了占地1500平方米的粮食收储库。目前,合作社入社会员达102人,种植户达280户。5年来,股东们的分红,由10多万元增加到20多万元不等。而王中见家也盖了新房,还在全村第一个买了小轿车。
与信联农机合作社的发展经历类似,在国家优惠政策的扶持下,我市农民合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