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

注意防范酷暑与强对流天气

时间:2018-07-18 10:12:56  来源:  作者:

        进入汛期以来,强对流天气逐渐增多。雷电、冰雹、短时强降水等天气给市民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影响,市民出行也面临着诸多安全隐患。与此同时,随着三伏天来临,高温闷热天气也如期而至。如何保证雨天安全出行,如何做好酷暑天气下的防范?记者就此采访了市气象、电力、医疗等部门专业人员,为市民做出提醒。
    气象部门:雷及脚下安全注意防
    针对近期以来我市强降水模式开启,强对流天气频发,市气象局工作人员提醒广大市民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及时关注气象台发布的各项预警预报,发布预警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不要在久经雨水浸泡的建筑物、施工工地、围墙旁边逗留,防止建筑物垮塌伤人。遇雷暴天气,不要在大树下和电线杆旁避雨,不要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低矮的建筑物,不要站在山顶、楼顶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防止触电。不使用金属立柱的雨伞,并禁打手机,防止遭雷击。暴雨时,要切断低洼地带室外电源,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要转移到安全场所避雨。
    防大风,加固围板、广告牌、棚架等临时搭建物;机动车和行人减速慢行,注意观察;防冰雹,户外行人应立即到安全地点躲避,驱赶家禽、牲畜进入有顶棚的场所,妥善保管易受损的汽车及设备。
    短时强降水在户外积水中行走应注意观察,要贴近建筑物走,防止跌入窖井、地坑等;驾驶员遇到积水深处应绕道行驶,当车辆因积水熄火时,应立即下车到高处等待救援。
    电力部门:行谨防触电雨天出
    针对雨季户外广告牌灯箱等用电设施漏电风险增大等情况,市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提醒市民雨天出行一定要注意防止触电。
    不要靠近架空供电线路和变压器,更不要在架空变压器下面避雨。因为大风有可能将架空电线刮断,而雷击和暴雨容易引起裸线或变压器短路、放电,对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不要触摸高压电线附近的树木。一条条林荫大道是每个城市的标志景观,可是随着树木的逐年长高很多树木的树冠已经被电线包围,且电线经过长时间的摩擦可能存在绝缘层破损的情况,遇到雷雨大风时,树木和线路之间相互碰撞、摩擦,有可能会发生电线短路、放电。
    在户外行走时,尽量避开电线杆的斜拉铁线。斜拉铁线的上端离电线很近,在恶劣的天气里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而使斜拉铁线带电。
    不要随便趟积水。尽量选择没有积水的路段行走,如必须趟水通过一定事先观察积水内是否电线落入,避免水体导电而产生的触电事故。
    如果发现供电线路断落在积水中的情况,千万不要自行处理,应当立即在周围做好记号和标志,提醒其他行人不要靠近,并及时拨打95598热线通知供电部门紧急处理。
    发现有人触电了怎么办?一旦发现有人在水中触电倒地,不能急于靠近搀扶,不要赤手救人,须关掉电源或用绝缘器具将导线挑开,然后迅速将触电者移到通风干燥的地方仰卧,对触电者进行抢救或拨打120请医护人员现场救援。
    医务人员:气做好防暑高温天
    7月17日是今年初伏第一天,预示着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三伏天长达40天,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面对即将到来的“三伏天”,市人民医院医务人员提醒广大市民,积极做好防晒防暑措施,注意室内外温湿度的调节,多喝水,保持身体健康。
    据介绍,中暑是发生于夏天或高温作业时的一种急性病症。长时间受到烈日暴晒或气温过高是导致此病的主要因素。临床表现轻者可见头晕、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严重者可突然昏迷、面色苍白、呼吸不匀、血压降低等。
    为预防中暑,市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主任司淼提醒大家可采用以下八种方法:中午前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多喝水,注意防暑降温;白天出门最好打伞、戴帽子;要充分饮用凉开水、饮料,并加少量盐,以补充体内盐分;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室内要有良好的通风;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增加抵抗力,减少中暑诱发的因素;可随身备有藿香正气胶囊、清凉油等;注意多食含钾食物,如海带、豆制品、紫菜、土豆、西瓜、香蕉等。司淼表示,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应迅速离开高温现场,转到阴凉处,松开衣服,吹风,凉水洗澡,喝淡盐水、饮料、绿豆汤等,同时口服人丹、十滴水或者到就近医院就诊。记者张玉凤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