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长安路街道新民庄村,原本热闹的文化广场变得冷清了。“以前,老人们常在这里下棋、锻炼身体。这阵子,不少党员群众凑到图书阅览室学习十九大报告,谈体会,说变化,为村里的发展提建议。”村党支部书记代文山说。
“党的十九大报告,拿出大篇幅对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进行专门论述。这对咱老百姓来说,真是个好消息。”62岁的任素果高兴地说,“现在农村不仅有医保、社保,我们60岁以上的老人还能领养老金。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有保障,日子也越过越有奔头。”
在阅览室里,一说起党的惠民政策,村民们纷纷打开话匣子。“种地有补助,看病能报销,现在连养老也有了保障,谁不开心呀!”“可不是,‘国家强大了,咱老百姓也享福了!”……
此时,77岁的胡振海情绪特别激动。老人无儿无女,经济困难,与老伴相依为命,村里为他申请了民政部门的特困供养。“每月,我们老两口儿除了有800元的特困供养钱,每人每月还有90元的养老金,足够平时的花销了。”胡振海说,“医保不花钱,看病能报销,养老有人管,这样的生活太舒心了。”
几年前,村里土地征迁,胡振海家正好在征迁范围内。他拿到补偿款后,盖起4间崭新的平房。胡振海说:“以前,我家是破破烂烂的小土房,真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住进新房。”如今,胡振海夫妻每天除了打理自家的小院儿外,就喜欢到街上溜弯儿,到广场上锻炼身体,日子过得清闲自在。
对于党的惠民政策,64岁的胡建哲同样感同身受。两年前,胡建哲突发脑血栓,导致半身不遂。他的老伴儿虽然只有55岁,却是出了名的“老病号”,患有糖尿病、支气管炎等多种疾病,常年吃药。
“多亏党的政策好,看病、吃药都能报销大部分。要不然,我们连病都看不起。”胡建哲说,他们家最大的花销就是医药费。城乡医保并轨后,看病报销比例有所提高,减轻了他们的负担。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一项项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触及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凝聚成一个个巨大磁场,给人以信心和向上的力量。自2012年至今,我市城乡居民医保基本实现全覆盖,参保率达99.16%,补助标准从240元提高到460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标准也从每人每月55元提升至现在的90元;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标准由每人每月630元-730元提高到现在的940元-1050元,月人均失业保险金标准达到974元;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也在逐步提高,惠及全市2.2万名退休人员。记者张玉凤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