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网络信息唾手可得,以电脑、新媒体终端为代表的数字阅读,逐渐主导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就在“读屏时代”火热的今天,仍有不少人怀着纸质阅读的情结,对纸媒读物情有独钟。
图书馆借阅流通量翻番
日前,记者在市图书馆采访时看到,馆内有不少看书、借书的读者。据统计,2016年图书馆借阅流通量为4万余册,而2015年仅为2万册,借阅流通量增加了一倍多。
“去年,馆里新书入仓8000册。同时,为了适应信息化和‘互联网+’的新形势,图书馆还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读者可以从手机上查询馆内藏书、数字资源等情况。”市图书馆馆长沈淑娟说,市图书馆有藏书12万册,这些书籍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书被人借阅过,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书籍受到了冷落,而文学类书籍则深受读者喜爱。
数字阅读人群在增加
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区,一台外形如同放大的“智能手机”触屏设备吸引了不少读者。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是新投入使用的“电子书借阅机”,机器内置电子书3000余种、期刊100种。电子借阅机在支持阅读的同时,还能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140余万册在线图书、报纸、期刊、视频公开课等,实现随时随地阅读。
一位读者点击了杂志《人文地理》,在弹出二维码后用手机扫一扫,这本杂志就出现在手机APP书架上,全程花费时间不超过一分钟。沈淑娟表示,安装APP后,下载期刊只需数秒,没有办理借书证的读者,同样可以免费使用这台机器。
纸质书籍仍有其独特魅力
据统计,去年图书馆的“借阅冠军”是鹿永兰。一年时间里,他共借阅图书66册,所借图书多为文学著作、知识百科类。“平时工作看电脑时间比较长,看电子书又伤眼睛,还是看纸质书籍比较舒服。”鹿永兰告诉记者,对于许多读者来说,阅读纸质书籍更能静下心来。
记者采访了馆内几位读者,大家都表示,相比纸质阅读,网上的信息过于碎片化,而纸质阅读则更具有整体性和连续性,纸质书的魅力,纸质阅读的愉悦,是电子产品无法取代的。
记者李佳阳、赵子超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