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我作为第二批中国高中生访日代表团成员之一,前往日本进行参观考察,与日本青少年进行了深入交流。此次日本之行,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令我终生难忘。
9月5日至8日,访日代表团所有成员在北京科技大学进行了有关个人礼仪、日本生活、中日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培训。这些前期准备工作十分重要,它使我们更好地适应了在日本的生活。中国教育部相关工作人员和几位知名大学的教授、博士为准备工作做出的贡献我会永远铭记在心。
9月8日至16日,我们在日本进行了为期九天的考察交流。日本国际协力中心等组织机构、有关学校和旅行社为我们的参观考察付出了很多努力,日本家庭对我们盛情招待,甚至与我们素不相识的日本民众也很热心地为我们提供帮助。
通过这次交流活动我认识到,活动的顺利开展,不是朝夕之功、一人之力能做到的,而是在中日双方大量组织机构的配合下完成的,我感到自己身上担负着两国政府和人民的深切期望。
日本给我留下的总体印象是先进,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日本环境优美
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我们在行车途中经常会看到山,每座山都是被绿色覆盖。交流活动的前几天小雨不断,几天的连绵细雨后,山头雾气缭绕,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日本树木之多、空气质量之好。
9月9日,我们在东京市区游览,街道两旁树木繁茂,市中心有大片绿地,绿地中植有大量翠柏,美丽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对日本防灾减灾措施的考察是我们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在各种灾害中,我们选择了地震和火灾进行了重点考察研究。在日期间,我们听了明治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博士野上达也的“日本的防灾减灾对策及在防灾方面与中国的差异”讲座,参观考察了西东京消防署和两个地震纪念馆,这些活动加深了我们对日本防灾减灾措施的认识。
二、日本的抗震措施完备
日本建筑物的耐震基准是根据《建筑基准法》而制定的,建筑物的耐震、免震性能强,可以有效减少地震冲击波的影响。比如,在日本栗原市发生的7烈度的地震中,没有造成人员死亡和失踪,仅有60多人受伤。
日本民众对地震有措施和知识上的准备。一般家庭、宾馆会未雨绸缪,在床边备有鞋子、手电等地震发生时逃生所需用品,并且日本民众掌握大量地震发生时自我保护知识,从而有效减少了地震造成的伤害。
震后救援、重建工作开展迅速。地震发生后,受灾民众可通过自助(由个人分别进行灾害的准备及应对)、共助(由个人共同进行灾害的准备及应对)、公助(由国家及自治团体进行灾害的准备及应对)三种方式得到救助,受灾民众会被及时安置妥当,灾后重建工作开展也十分迅速。
三、日本应对火灾的措施完备
9月9日,我们对西东京消防署进行了参观考察。在那里,我们见到了日本的消防设备,听了消防队员的讲解,并参观了消防官兵的救火演习。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除了担任救火任务,还会对民众进行防火安全指导。此外,消防站点在各个街道、乡村多有分布,这样可以在火情发生时快速救援。
乘车穿行在日本城市的街道上,我注意到很多楼房的门窗上贴有红三角标志,这种门窗很容易被打破,在出现火情等危急情况下,消防队员可以从这些门窗快速进入,及时对火灾进行处置。
四、日本的学校活动丰富多彩
9月11日,A-2团访问了新??县的敬和学园高中。在这里,近乎狂欢的体育课、边唱边玩的音乐课等颠覆了我们之前头脑中的概念。我认为这样的课堂更能调动学生们的兴趣,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以?L谷川?x和真?u????为代表的日本青年学生为我们提供了很大帮助,我深切感受到了他们的友好。
9月14日,我们访问了涩川青翠高中。在这里我们见到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大鼓、射箭、空手道等活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为学生们带来了很大乐趣。
五、日本的国民素质较高
日本民众具有宽容、诚信等优良品质。日本人似乎对排队有嗜好,他们的组织性和法制观念很强。他们懂得换位思考,乘坐扶梯时,日本人总是靠左站,把右侧留给有急事的人通过。
考察的目的是为了学习。九天的日本之行让我看到了日本的发达与先进,看到了我们的差距和不足,感到了自己身上责任的重大。
我计划在空闲时间向周围的人讲述本次访日的经历,让他们更多、更深刻地了解日本。通过自己的行动,感染影响周围的人,让他们形成更多良好习惯。比如,影响倡导同学们在用餐时保持桌面洁净、饭后收餐具及自觉排队、维护公共秩序等。建议学校在校园绿地处设立提示牌,提高学生们保护绿地的意识;在校园中设立分类回收垃圾的垃圾桶,将垃圾分类处理;定期开展地震、火灾演练,提高学生们在灾难面前的自救能力等。
此次访日交流活动让我收获颇丰,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将把在日所学用到日常实践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在各方面发展得更好。
河北定州中学田靖航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