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程文昭杜宪)为更好地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市工商局以“民营、农村、小微”企业为发展重点,以改革、创新、服务、效能为着力点,扎实推进各类市场主体增量发展。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营造宽松准入环境。做好后续“先照后证”改革事项的衔接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确保“先照后证”改革落地生根;继续放松登记管理,优化登记方式,放宽企业名称登记,改革企业集团登记,放松企业经营范围;逐步实行“三证合一”,大力配合“四证一章”改革。通过改革,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准入手续,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推进企业注册便利化,提高登记效率。加强窗口建设,打造无障碍准入通道。登记窗口工作人员实行咨询服务一口清、发放材料一手清、受理审查一次清、证照办理限时清;严格落实首办责任制、一审一核制和限时办结制,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要做到当场登记,条件具备的要当场发照,使创业大众和市场主体切实感受到工商服务的便利和效率。
创新服务方式,营造创业氛围。积极主动开展增量行动进乡村、进集市、进社区、进企业、进商场、进学校等活动,送政策、解难题、促规范,进一步激发创业潜力,大力营造创业氛围。重点面向高校毕业生和无业、失业人群,把潜在的创业主体变为现实、稳定的创业主体;面向个体工商户和小企业出台具体帮扶措施,通过转型升级,把微型创业主体变为成规模的创业主体;面向农户和返乡农民工,把农民变为农村的创业主体。
开展小微企业帮扶,助力企业成长。加强对新成立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跟踪调查,深入企业开展走访,从准入政策、商标、融资、企业管理等方面给予指导和扶持,帮助企业茁壮成长,降低“退出率”。针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上报市政府,推动建立企业成长帮扶体系。
责任编辑: